2017年1月27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未来学校(幼儿教育)发展研讨会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举行。

 

专家报告  学术观点荟萃

 

1.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  专题报告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陈锋主任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对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儿童教育、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儿童研究院创立初衷以及儿童研究院的使命进行了深刻解读。

国家进入新时代,教育处于新周期,科技孕育新未来,三个历史性变革的叠加,必然使教育的改革创新呈现交流激荡的格局。教育和学校正处在形态变革的前夜。这是自工业化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变革。面对变革,我们怎样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时代的新人?今天的儿童是2035、2050年新时代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教育需要做足充分认真的准备,需要开展研究和实验——这既是建立儿童研究院的初衷,也是使命。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为了促进面向未来的儿童发展,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专门推出《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聚焦0—18岁的儿童成长,构建一个面向未来和服务时代的研究和实验平台。既然是面向未来,所有的教育工作就必须有未来性的思维,必须有未来性的思考,同时把未来性思考转化为服务现实、服务时代的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建立的开放共享的研究平台,鼓励所有人和所有机构共同参与

依托《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建立一批重点依托的研究基地,儿童研究院正在其中。未来学校专注于儿童发展,儿童成长是第一概念,学校创新是第二概念。教育改革创新是为了儿童成长,儿童成长的需要,才决定了学校的需要。儿童成长是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第一概念,构建一个未来的学校,是创新一个学校的形态,是为了服务于儿童的成长。在儿童发展的领域,成长即学习,成长即课程。相应而言,有设计的成长环境就是学校。儿童的成长有四个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儿童研究院的工作前提: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儿童应该成长为什么样子,儿童应当如何成长,如何设计儿童的成长。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共建儿童研究院,源于其在深化转型改革、促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学科聚合0-12岁儿童发展的格局。所以,儿童研究院将致力于推动五大领域的研究和创新:研究儿童发展的战略和政策,组织跨学科力量研究儿童的成长,研究面向未来的儿童教育形态,推动儿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的构建,推动儿童服务的供应链改革。

技术挑战、社会变革挑战、生活方式挑战,带来的问题都将最终聚焦到儿童发展上。而当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已经被学科和专业体系支离破碎化,每个学科和专业只研究儿童发展的方面,又不能形成聚合的力量,阻碍整个儿童研究的发展。儿童是一个混沌的整体,更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力量进行聚合研究,儿童研究院作为新的儿童科学研究的大厦,将通过各个领域的创新研究,形成支撑儿童研究发展的大格局和大平台。

 

 2017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启动三项面向未来的引领性教育创新工程:一是建设绿色、智慧和面向未来的新校园;二是以面向中小幼为重点的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三是以大学和职业院校为重点的智慧学习工场

儿童发展是面向未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架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创设一个未来儿童的教育集团,重点推进智库和研究平台、在线服务平台、专业服务的平台、科创投资平台、实验探索平台等五个基础性平台作为支撑,通过这五个平台,把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把一线实践和创新者容纳在平台上,汇聚成探索未来教育发展的宏大的力量。

 未来10年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还将与和合作伙伴一起投入1亿元以上的创新基金,用于儿童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将设立100亿元以上的儿童发展投资基金,用于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实验项目和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1000个以上示范性试验项目和创新项目,这些成果将惠及10万个以上的学校、幼儿园和儿童中心,成为未来学校建设的重要引擎。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面对时代的发展演变,未来教育需要更多创新。“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儿童研究院标注的是儿童发展研究的共建共创共享的“大方向”,彰显的是定格局、明方向、看趋势的“大智”。只要我们创新思维,就能够跨越时代变革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教育的崭新航程。

2.北京师范大学脑与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柯李 专题报告

儿童发展的早期评价与早期干预

如果儿童、青少年在发展的早期都能够接受早期的筛查,早期了解到一些特殊需要以后,并得到相应干预,这样的方式对一个儿童的改善是不可预估的。我们希望,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区域的质量监测体系,在一些社会的综合的普查,大型监测项目,包括正在参加的学前监测等各类大规模测查中考虑儿童发展的特殊性;帮助儿童青少年和教师、家长去进行相关方面的诊断,尽早发现,尽早确定;科研团队、研究者形成合力,尽可能地采取足够多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进行基因、脑行为的探索,去发掘统计学上的特征,发掘其背后的原因;形成科研以后,对有需要的儿童在学校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层面,所有可及范围内给予基于数据的支持干预。

 

3.重庆巴蜀幼儿园园长罗虹  专题报告

重构伦理 唤醒心灵:支持教师走向更专业

   面向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具备这三个方面品质的教师,仍然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一是充满激情的老师,二是有高度创造性的老师,三是有游戏精神的老师。我们认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恪守伦理,善美专业,成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对于幼儿教师课程规范,其核心的价值观有六个方面:一是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创造潜力无限的独一无二的个体;二是每个幼儿都要在自在的状态下生存和创造;三是尊重教育过程中每个人的尊严和独特性多样性;四是让每个孩子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五是尊重理解不同的文化;六是家庭和社会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教师的工作,要达到三个层面:倡导的专业行为,是每位教师必须到的目标;二是必须做到的专业行为,是教师需要坚守的底线;三是坚决禁止的非专业行为,是教师不可触碰的红线。

4.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郭力平  专题报告

智能幼教:幼教信息化新时代

 幼儿教育的信息化在实践中存在一些困惑,有两个思路是困惑的突破口:第一是情景式融入,需要更多技术支持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互动中学习,主动积极的学习。第二智能化参与,借助儿童的大数据,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特点。要做到以上两点,第一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其他技术的硬件和软件,因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硬件和软件;第二要能够构建情景式的、强互动又有高自由度的幼儿游戏学习空间,形成情景式的游戏场景;第三基于幼儿的行为数据,要会收集数据,收集高质量的数据,还要会分析数据,并对儿童学习发展进行评价,把对儿童的学习发展评价反馈给为儿童提供支持的人;第四要有价值导向,随着儿童学习素养的发展,今天的儿童有没有能力,或者怎么样去适应未来的生活,素养非常重要,包括中小学的素养,以及终身学习的素养。

5.中国高瞻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常明  专题报告

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高瞻学前课程国际认证的培训中,如何让老师理解课程?首先要对老师进行培训,老师的培训结束以后,老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并带老师到班级授课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实践和实施。然后是对教师的认证培训,当最后每个班级的老师都已经加以实践后,才能够保证所有老师都理解了课程,实施了课程,达成对整个园所的培训。除此之外,专门针对培训教师的承担者(即教师的培训师)的培训也非常重要。所以从培训师的培训,到培训师对教师进行培训,最后由教师教育儿童,这一系列良性的教育链从开始到末端,都显示了长期有效的质量成果。

 

6.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导张蔚  专题报告

新体验、新服务、新关系——未来幼儿园的系统创新设计

   未来幼儿园的系统设计要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知觉体验,二是思维体验,三是行为体验,四是情感体验,五是关联体验。知觉体验调动儿童的感官,思维体验启发儿童的思维,行为体验重视儿童发育过程中的行为能力,情感体验把握儿童的情感,关联体验关联接触点。新的理念叫服务设计,体验设计构筑的是人类进行活动情景的外域环境场,而服务设计是在架构人和物、人和人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人与其他诸如沟通、环境、行为产品等相互融合,并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设计本体不是绝对有形的东西,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同时存在的,但是发生在接触点上。因此,未来幼儿园的服务设计有四个纬度:对象、现状、流程、方法,去关心环境中的人与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服务过程当中、流程当中重构我们的关系。

7.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重庆市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张家琼  主题报告

打造全能型儿童

今天的儿童是20年后,30年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培养儿童独立性、坚持性、批判性的学习品质,造就融入国际懂规则,融入未来谋创新,融入团队再协作,融入家庭会生活的全能型儿童,理应是未来儿童的核心培养目标。

幼儿教师是除父母以外,幼儿交往时间相对较长的成年人,从教师的相识性思考,幼儿教师的能力、利他行为、性格、健康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速度和水平。

幼儿课程主要回答教什么的问题,比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是生活课程,贪玩玩耍是生长课程,生老病死是生命课程,风雨雷电是课程,山川湖泊是课程,涂涂画画是课程,关注健康科学艺术是课程,未来幼儿园课程活动将直面我们的生命。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文化的融合,幼儿园从单一职能向多元职能转化,应该具有环境设计的意识,知道幼儿园环境设计的原则以及流程,了解学习环境、游戏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活动环境的标配。认识幼儿园还需要规范幼儿园的管理,通过建章立制来保证幼儿园管理的有效性。

6岁以下的儿童对建筑的需要是特殊的,他们作为个体有对环境质量做出要求的权利,良好的环境能够促使他们在社会当中充分的发展。在建筑师看来,幼儿园是交通流量密集,但流线清晰明确的场所,走廊和楼梯避免拥挤,而且,幼儿园必须清洁而安全、安静明亮,总之是可以学习游戏和幻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