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交流会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3-26 09:10
  • 点击数:

为总结反思并推动导师制工作走深走实,助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3月2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南山校区N2215会议室召开本科生导师制工作交流会。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温万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问,院长助理郭玉娟及学院全体导师参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田穗主持。

田穗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从线上评价和线下指导两方面总结梳理了2023年秋季学期导师制工作开展情况,从指导方式、内容、深度等方面指出当前导师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交流环节,三位导师代表依次发言。陈建围绕“加强沟通”“分类指导”“创造机会”三个关键词分享了指导感悟;于国刚从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任务等四方面分享了指导心得;杨龙奉围绕目标牵引、因材施教、闭环指导、有效沟通、调适心态、习惯养成等要点进行了分享。

曹问重点围绕“为何实行导师制”和“如何做好导师工作”作了发言。他指出,实行导师制是为了更好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专业发展需要、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需要。导师工作要做到“四个要”。一是任务要清,做实“导方向、导习惯、导成长”。二是方法要正,要把握好工作尺度,注重师德师风,选择恰当指导方法。三是情怀要深,要自觉践行思政课教师“六要”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笃行。四是管理要顺,要处理好导师指导和学生学业的关系,处理好分组指导与集成产出的关系,要建立完善导师工作评价办法,推动导师制更好实施落地。

温万光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导师制前期工作取得的成效,指出学院扎实推行思政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是狠抓本科教育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提供了广阔平台和坚实基础。他还对学院进一步加强导师制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发挥年轻老师在学生指导上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本科生培养教育工作。要破除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长的壁垒,促进有效沟通,形成育人合力,实现“三方共赢”。要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以思政课建设、思政专业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文/龚代军 周恩如 图/周恩如)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