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4月20日讯 “渝”见活力满满的中国,评出青春洋溢的风采。

截至4月19日,“渝论·青年说”第三届川渝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刚好启动一个月。来自大赛组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收到来自川渝两地200余所高校学子的网络评论投稿作品1025件。大赛继续向广大青年学子发出“英雄帖”,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自2021年12月起,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以“渝论·青年说”为主题的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网络的力量创造未来,通过两届大赛的积淀,如今,“渝论·青年说”已经成为一个广受认可的青年网络评论新品牌。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的第五年。“渝论·青年说”也新增添了双城因素,征稿的范围从重庆的近70所高校扩展到了川渝两地200余所高校,“渝论·青年说”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

本届大赛自3月19日启动以来,在两地高校中得到了热烈的回应,青年学子踊跃投稿,发出时代好声音。

“残疾人的无障碍出行,是小事也是大事。出行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残疾人生活的幸福程度,以及对城市管理的满意程度。”3月26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21级广告学专业学生陶娜的作品《莫让一张残疾证绊倒残疾人》,在当天的重庆日报7版评论版发表,成为本届大赛第一篇见报作品。

谈到创作这篇评论的初衷,陶娜说,她在媒体报道上看到近日武汉一无臂男子乘坐地铁时,在双手明显残疾的情况下,仍被工作人员要求出示残疾证才能享受无障碍免费通行,引发广泛关注,由此心生感触。

“字斟句酌的评论写作过程,比结果更为宝贵。要在网络众声喧哗中保持审慎、沉静的思考,才能写出评论好作品。”陶娜分享了她的写作心得:身为评论写作者,应该敢于跳出自己的成见,去接触不同的思想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与视野。

一篇优秀评论作品的诞生,不是偶然。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指导老师唐哲介绍,为了凝聚青年力量,发出网评好声音,学校始终坚持聚焦“队伍建设”这一主题,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培育和打磨,学校学生网评队伍已初具规模。其中,核心网络评论骨干成员26人,评论创作爱好者175人,陶娜正是其中之一。今年,学校通过组建队伍、同步组织校内网络评论大赛比赛、开放校级媒体平台设置专题专栏等形式,保证参与的“热度”,激发参赛的“浓度”,点燃思想的“亮度”。

在重庆财经学院,青年学子们形成了向大赛投稿你追我赶之势。在学校党委宣传部指导老师颜萌萌看来,“渝论·青年说”第三届川渝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不仅是一件赛事,还是将网络评论纳入实践育人的一次有益尝试。

颜萌萌介绍说,本次大赛启动以来,学校党委宣传部上下融通,内外融合,一方面,联动学院开设《财经评论》课程,将“教”和“赛”结合在一起,把比赛作为教学落地的生动实践;另一方面,把比赛纳入了学校年度学科竞赛计划项目,从政策层面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比赛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比赛宣传、经验交流、主题孵化和动态跟进,形成了师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热情参赛的良好氛围。

大赛组委会透露,本次大赛也得到了四川省多所高校如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子的踊跃投稿。

一直到9月,本次大赛的承办平台——重庆日报(新重庆客户端),将持续接收川渝两地在校大学生(含普通高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高职院校在校生)的投稿,文字、漫画、视频等形式不限,希望涌现更多有温度、有力量、有品质的网评作品。

报道链接: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11&newsId=1921778&staticUrl=https%3A%2F%2Ft.cqrb.cn%2Fv6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