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推进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路径和具体体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行走巴渝·筑梦青春”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突出“三个优势”、实现“三大成果”、创新“三个模式”,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国情、社情、民情相结合的“行走的思政课”中上好“大思政课”。

游戏课堂

第一,突出“三个优势”。

一是彰显办学优势。学校立足近70年师范办学历史,持续发挥服务0-12岁儿童成长和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独特办学优势,依托各专业及相关科研平台等优质办学资源,组建了近50个服务全市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大足区为例,实践团由学前教育学院和西部儿童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聚焦区域内3-12岁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开展系列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二是体现专业优势。实践团面向大足区3-12岁儿童,开展包含注意力、运动能力、情绪能力和认知能力四方面内容的儿童早期发展状况科学测评,为每一个受测儿童生成综合性测评报告,精准分析大足区儿童的早期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儿童教育大课堂、家庭教育大讲堂、教师能力大学堂和行业发展大研讨四个方面的教育帮扶。

三是发挥专家优势。实践团成员以学生为主体,并配备了多名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脑科学等多学科的博士,教授、全国模范教师、特级教师,并特邀中组部、团中央第23批赴渝博士服务团共同参加。

第二,实现“三大成果”。

一是政治成果。实践团在包括思政课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人成才的殷殷嘱托,切实增进了对党的认同、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

二是实践成果。团队形成了《大足区儿童早期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和《建立促进大足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支撑系统的建议》的资政报告,开展了包括感统训练、绘本阅读、奥尔夫音乐、手工制作、游戏活动和家长课堂等在内的48堂课,精准把脉了大足区儿童教育发展情况,增强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评估等方面的能力,有效提升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认知和技能,深受家长、园所和地方区委、区政府等的高度赞许。

三是育人成果。青年学子通过深度融入社会“大实践”,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项目相结合,把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全面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中知变化、懂社会、爱家乡、为群众,在社会大课堂中上了一堂生动的 “行走的思政课”,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第三,创新“三个模式”。

一是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模式。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采取了地方政府按需点题、学校设立项目、校院协同联动、校地共建共享、一二三课堂融合、分层分类引导的方式来开展,进一步夯实了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重构了实践育人的工作机制。

二是科研平台应用研究模式。实践团全面探索科研平台和研究力量深度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通过专业的研究团队与专业的服务团队相结合,实现了“科学测评有精度”“教育帮扶有力度”“实践成果有厚度”的预设目标,为大足带去了一批资源、提交了一批成果、培育了一批人才、促成了一批合作。

三是科教融汇模式。通过本次实践,学校和重庆健康职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大足区政府与学校就儿童托幼托育、儿童认知发展监测、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助推大足办好“公平有质量、温暖有良知”的人民满意教育、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rEhRd2khbSV1S5kOdq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