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
中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
日期:2018年08月03日 15:09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充满活力和富于创新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市委相关文件及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工作实际情况,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做好学校人才工作

(一)重要意义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关键之举。当前,学校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与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打造“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需求,与实现学校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推动“三步走”的战略任务还有不小的差距。学校能否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再上新台阶,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能否造就和集聚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校上下必须深刻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学校第一资源”的思想,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成才”的人才观,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办法,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做好人才工作,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鸾翔凤集的成长环境和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努力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实施“南山人才工程”为统领,以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人才发现、培养、使用、评价等重要环节,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整体推进原则。健全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构建党委全面领导、学校行政具体实施、注重整体联动、工作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强化学校党委指方向、定战略、出政策、聚人心、促服务、强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党管人才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教师为本、人人成才原则。树立和践行“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推进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人才潜力得到有效激发,人才潜能得到全面开发,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原则。切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和改革取向,借鉴先进经验,打破传统定势,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坚持点面结合、协调发展原则。把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以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引领人才队伍整体发展;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各类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各类人才协调发展新局面。

(四)总体目标

以“南山人才工程”为统领,全面加强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

要的人才工作,建设一支由学术领军人才领衔的,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集聚一支围绕打造“服务0~12岁儿童成长”办学特色需求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强资源配置,逐步汇聚一批适应办学特色要求的高层次教学、科研领军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创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切实可行的举措,拓展和充实“南山人才工程”内涵,提高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扩大国际化视野,形成一支师德优良、敬业乐教、业务精良、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各类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协调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人事管理、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价激励等系列改革,人才活力得以激发。通过进一步理顺各类人才队伍的关系,合理确定人员类别和岗位等级结构比例,统筹实现学校各类人才队伍结构优化、整体联动、协调发展。

——实现“三百人才”新增计划。到2022年,通过采取培养、引进等措施,新增博士100名;选派人才出国(境)培训,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新增100名具有留学背景的人才;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多种形式引进和送培方式,新增100名具有熟悉行业、具有从业经历的教师。

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扎实促进各类人才发展

(一)实施高层次人才引领建设工程

用好用足国家、重庆市和学校相关政策,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依托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各类高层次人才支持办法,优化高端人才引进支持条件,重点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和骨干团队,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坚持“刚性”与“柔性”引进并重,对高层人才重点支持,推进“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政策。紧紧围绕“服务0~12岁儿童成长”办学特色需求,计划面向省部级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人选、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引进5~10名;围绕教学科研平台建设需要,加大海外引智力度,积极申报“巴渝海外引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争取海外特聘专家、教授超过20名。

——实施“南山学者”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通过引进和培养,逐步选拔20名左右学术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能引领教学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的教师作为“南山学者”,提供专门工作经费,支持其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出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的高层次人才,引领学校人才队伍成长。

——实施专业带头人提升计划。为每个本科专业遴选、培养

1名能够积极引领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提供专门工作经费,支持其搞好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支持有条件的应用型专业聘请1名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为专业带头人,提供专门工作经费,支持其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专业建设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施“教学名师”培养计划。出台“教学名师”资助计划,在教学一线教师队伍中,每三年组织一次教学名师培养对象评选,对在教育教学中有较高声望、师生公认的教师进行资助培养,引领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二)实施优秀中青年教师成长工程

按照“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促进成长”的思路,修订完善人才选拔、素质培养相关制度,加强优秀青年人才、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加大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支持力度,加强“双师双能”教师培养,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发展。

——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计划。为每位有发展意愿、有培养前途、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提供1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其提升能力素质。建立中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完善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实施“双师双能”教师成长计划。完善专任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新进教师行业培养等制度,提升教师“双师双能”素质;完善“双师双能”教师执业资格认证制度,定期开展资格认证,加大激励措施鼓励“双师双能”教师成长,实现应用型本科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全部由“双师双能”教师授课。

——实施教学科研平台引领团队建设计划。围绕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人才团队和人才成长平台。围绕科研平台建设需要,以平台凝聚教师,形成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2020年末,建设校级教学团队10~15个,培育建设市级科研平台10个,校级科研平台30个。

(三)实施思政与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统筹各类人才资源开发,强化思想政治与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做到与教师队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加强统筹引进与培养、整体推进不同类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各类人才持续成长、协调发展新局面。

——实施思政人才队伍成长计划。按要求选优配强思想政治辅导员,鼓励专任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完善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实施辅导员专业成长计划和择优资助计划,畅通辅导员发展渠道,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配备与培养,实施择优资助计划,推进名师工作室和教学示范团队建设。

——施业务干部管理能力专项培养计划。加强业务干部管

理培养,搭平台给机会,不断提高业务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培育工作,重视业务干部中选拔任教师党支部书记,有计划地把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教学科研管理带头人。注重教学单位业务干部的梯队培养与团队建设,采取措施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实施干部综合能力提升计划。研究制定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干部培养培训力度,通过教育培训、外出考察、轮岗交流、挂职锻炼、攻读学位、国外访学等多种途径,强化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积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手段,激发内在活力,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动态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树好导向用好干部,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执行力。

(四)实施人才国际化视野拓展工程

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完善海外人才引进制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大海外引智力度。加强教师出国培训力度,拓展国际化视野,增强中外合作办学的能力。

——实施海外引智计划。加大外籍教师聘请和邀访力度,拓宽外籍教师聘请渠道,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措施,积极柔性引进海外优秀人才,鼓励二级学院和教学科研平台聘请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外籍专家和华裔学者来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科研合作。到2020年,力争实现外籍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达5~8%。

——实施教师出国培训计划。制定中青年教师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广辟渠道提高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比例,支持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境)外高校、研究机构研修访学和开展学术交流。积极开拓国际化培训研修基地,鼓励教师和党政管理干部开展国际化办学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培训,增强国际化视野和竞争能力。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

(一)深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改革

改革人才队伍选拔培养方式,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拓宽招才引智渠道,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引培、国外智力引进等实施办法。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特点,坚持自主培养与重点引进相结合,重点支持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形成各类人才衔接有序、梯次合理的结构。坚持正确导向,立足事业发展、工作需要、岗位要求选人用人,把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务实肯干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和使用起来。实施干部队伍素质优化工程,通过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水平。

(二)深化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围绕学科专业发展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注重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引进和使用人才,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用人机制。根据学科专业和教学科研平台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事业编制、补充编制、流动编制,构建人才资源动态配置机制。设置高端人才特聘岗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领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根据岗位性质,探索自主招聘、劳务派遣等方式配备人员。鼓励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作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试验区,探索新的管理办法,学校给予试点单位充分的自主权,在政策和资源配置上给予支持和保障,调动合理使用人才的积极性。

(三)深化人才考核评价机制改革

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构建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对人才品德及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制定校内高层次人才评价及考核机制,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周期和考核办法,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注重校外同行评价作用。完善绩效评价标准,研究制定教学人员、辅导员、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办法,实施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以潜心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成效为标准的人才、团队评价制度。完善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创新思想的制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潜能和优势。

(四)深化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改革

建立突出贡献表彰奖励制度,奖励各类优秀人才。改革职称评审制度,分类制定职称评审条件,为各类人才营造脱颖而出的环境。探索岗位管理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晋升渠道,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以贡献和实绩为主要依据,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和释放教师的教学、科研潜能的薪酬分配体系。创新高层次人才激励方式,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完善人才协议工资或项目工资制,建立健全人才学术休假制度和慰问制度。规范岗位聘用,严格合同管理,强化各类管理人员日常考核监督。建立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称职务能上能下、绩效工资能高能低的人事管理制度。

四、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保障人才政策落地见效

(一)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作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组织部、人事处牵头抓总,教学、科研、学工等部门密切配合,全校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求。学校成立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人才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党委常委会和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听取一次人才工作专项汇报制度。

(二)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各单位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把人才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担负人才工作责任,加强对本单位人才发展的规划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各二级学院要成立人才工作组,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学院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善于发现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确保人才工作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确定专门人员,实行“一对一”服务,做好人才入职前后协调服务工作。

(三)落实人才工作经费保障

实施人才经费三年滚动预算,整合现有各类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和引进的资金,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体系。未来5年,投入3亿元用于人才引进、开发、培养、资助、奖励和平台建设。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按照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资助、人才工作生活专项津贴等内容分类预算,分类管理。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注重提高人才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

(四)加强人才工作责任考核

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党政主要领导对人才工作的责任意识,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高度自觉。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二级学院人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通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将人才工作纳入二级学院综合考核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和职务任免挂钩。

(五)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积极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牢固树立事业留人的用人理念,真情关心、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各类优秀人才,加强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及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引导,在全校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工作局面。

中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8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