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学质量报告

 

第一部分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立足重庆,面向以教育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对接“012岁”儿童成长价值链,构建面向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营商服务的专业集群,着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情况

截止20176月,我校共有普通本科专业26个,涉及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目前校内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5个占19.23%、理学专业4个占15.38%、文学专业9个占34.62%、经济学专业1个占3.85%、管理学专业7个占26.92%、教育学专业9个占34.62%、艺术学专业4个占15.38%。学校有省部一级重点学科1个。

 

说明: 说明: logo100.png
 

 

 

 

 

 

 

 

 

 

 

 

 


1.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1.1现有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名称

所属学科

1

学前教育

教育学

2

小学教育

教育学

3

体育教育

教育学

4

艺术教育

教育学

5

英语

文学

6

 

汉语言文学

文学

7

商务英语

文学

8

网络与新媒体

文学

9

广告学

文学

10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11

应用化学

理学

12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理学

1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14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15

物联网工程

工学

16

旅游管理

管理学

17

物流管理

管理学

18

会展经济与管理

管理学

19

电子商务

管理学

20

酒店管理

管理学

21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管理学

22

美术学

艺术学

23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24

公共艺术

艺术学

25

服装与服饰设计

艺术学

26

商务经济学

经济学

三、在校学生情况

学校本学年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3,999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3,488人,专科生511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6.35%本、专科学生比例为26.41,随着本科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且趋于稳定,专科招生规模正迅速缩减。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6Y8(X_AV%)6SU_R1(YMSY(E.png

1.2 本、专科在校生比例

四、生源质量情况

2016年,我校面向重庆、四川、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河南、湖南、安徽、陕西等十四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招收3653人(本科计划3300人,三二分段制计划353人),实际录取3653人(本科录取3300人,三二分段制录取353人),圆满完成招生计划。(见图1.3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IGK6][ME06%$@[36P8{WR~T.png

                              师范类(一)生源结构情况

1.生源省份结构

2016年招生地域以重庆为主,主要面向西南部,逐渐向外进行扩展,在2015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山西省。重庆籍考生人数占录取总数的90.5%,比201591.2%的占比略有下降;其余省(自治区)录取346人,占录取总数的9.5%。(见表1.2

 

 

1.2  生源地结构人数及占比统计表

 

录取数

 

 

录取数

 

重庆市

3307

90.5%

四川省

66

1.8%

山东省

42

1.1%

山西省

40

1.1%

江西省

35

1.0%

福建省

25

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25

0.7%

陕西省

25

0.7%

海南省

20

0.5%

云南省

15

0.4%

湖南省

15

0.4%

贵州省

14

0.4%

河南省

14

0.4%

安徽省

10

0.3%

2.生源城乡结构

录取农村应届考生1518人,农村往届考生353人,农村考生占比51.2%;录取城镇应届考生1494人,城镇往届考生288人,城镇考生占比48.8%。(见图1.4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SLW)[][3RBLV8HRG0XG(_9.png

1.4  类别结构人数占比情况                               师范类

(二)录取分数情况

1.重庆市各批次录取分数情况

学校在重庆普通本科提前批、普通本科、高职对口本科、艺术本科等六个批次中都有招生,其中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兴通讯校企合作项目、体育教育等特殊类别属于首次招录。今年,重庆市首次实施二三本合并划线,最低控制线低于2015年,我校总体上录取分数较高,多数批次、专业超过最低控制线。(见表1.3

 

 

1.3  重庆市各批次录取分数统计表

 

 

最高分

中位数

成绩

最低分

最低控制线

高出最低控制线

提前批本科

文史

557

508

498

435

63

理工

561

493

468

416

52

普通本科

文史

525

502

496

435

61

理工

537

490

483

416

67

普通本科(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

文史

507

470

435

435

0

理工

512

456

434

416

18

普通本科(中兴通讯校企合作办学)

理工

497

465,

464

451

416

35

美术本科

美术

71.7

69.1

65.9

62.3

3.6

体育本科

体育

92.7

87.8

84.8

84

0.8

对口高职本科

电子技术类

722

687

662

583

79

计算机类

716

691690

668

566

102

旅游类

696

674

638

535

103

教育类

735

694693

624

616

8

土建类

691

676675

643

577

66

服装设计与工艺类

675

584583

571

502

69

三二分段制

三二分段制

331

232

126

/

/

注:美术本科按综合成绩排序;体育本科按专业成绩排序。

2.重庆市本科各专业录取分数情况

重庆普通文、理各专业录取分数总体较好,师范类专业录取分数较高(见表5)。超一本控制线的文史类考生有14人,理工类考生28人,全部集中在师范类专业,特别是提前批的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最高557分,超过一本线30分;理科最高561分,超过一本线36分。

美术本科专业根据综合分进行录取,最低录取分相对较高,录取分数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

对口高职本科除教育类专业外,其余专业的最低分至少都超过对应科类的最低控制线60分,超过最高的是旅游类,高出最低控制线103分。

体育类专业、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兴通讯校企合作项目专业都是首次招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

1.4  重庆市本科各专业录取分数统计表

 

 

最高分

中位数成绩

最低分

最低控制线

超过控制线分数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

文史

557

512

498

435

63

理工

561

499

468

416

52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中文专长)

文史

544

500

499

435

64

理工

560

488

475

416

59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英语专长)

文史

527

508

499

435

64

理工

555

482480

468

416

52

小学教育(全科教师陶行知创新实验班)

文史

520

515

510

435

75

理工

523

511

509

416

93

体育教育

体育

92.7

87.8

84.8

84

0.8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文史

507

470

435

435

0

理工

512

456

434

416

18

学前教育

文史

520

504

497

435

62

理工

537

493

490

416

74

教育类

735

694693

624

616

8

汉语言文学

文史

520

510

504

435

69

网络与新媒体

文史

512

501

497

435

62

理工

512

487

485

416

69

广告学

文史

509

500

496

435

61

理工

525

490

484

416

68

英语(师范)

文史

525

514

511

435

76

理工

536

509

506

416

90

英语(非师范)

文史

514

503

498

435

63

理工

507

496

490

416

74

商务英语

文史

511

503

497

435

62

理工

508

490

484

416

68

物流管理

文史

511

500

496

435

61

理工

512

488

483

416

67

商务经济学

文史

515

502

497

435

62

理工

512

490

484

416

68

旅游管理

文史

510

501

496

435

61

理工

508

489

486

416

70

旅游类

696

684683

673

535

138

酒店管理

文史

509

500

496

435

61

理工

514

491490

484

416

68

旅游类

688

659657

641

535

106

会展经济与管理

文史

513

499

496

435

61

理工

510

486

483

416

67

旅游类

694

674

638

535

103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文史

508

501

497

435

62

理工

509

493492

483

416

67

土建类

691

676675

643

577

6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工

504

489

485

416

69

计算机类

716

691690

668

566

102

物联网工程

理工

507

489

483

416

67

电子技术类

722

687

662

583

79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工

533

492

483

416

67

物联网工程(中兴通讯移动互联订单班)

理工

497

468

458

416

4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兴通讯云计算订单班)

理工

494

458

451

416

35

应用化学

理工

510

489

483

416

67

食品质量与安全

理工

510

489

483

416

67

美术学

美术

71.7

68.8

67.7

62.3

5.4

公共艺术

美术

70.2

67.667.5

67.1

4.8

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

71.1

67.4

65.9

3.6

服装设计与工艺类

675

584583

571

502

69

3.外省(自治区)本科层次录取分数情况

2016年,我校在重庆市外13个省(自治区)投放了计划,其中有8个省(自治区)二本、三本合并录取,因此这些省(自治区)的录取最低分普遍较大幅度超出最低控制线。(见表1.5

1.5  二本、三本线合并的外省本科段录取分数表

省份

 

最高分

中位数成绩

最低分

最低控制线

高出最低控制线

四川

文史

542

537

534

480

54

理工

563

525

523

453

70

中外合作办学(文)

518

516

510

480

30

中外合作办学(理)

505

502

480

453

27

体育

78

76

74

70

4

山东

文史

508

503499

498

474

24

理工

486

474473

473

451

22

中外合作办学(文)

490

/

487

474

13

艺术文(校考)

73.0

68.4

65.3

/

/

艺术文(统考)

69.9

69.9

69.9

/

/

艺术理(校考)

72.5

70.1

65.8

/

/

体育

83.2

82.8

82.4

/

/

江西

文史

509

497

495

450

45

理工

508

495

492

445

47

艺术(校考)

173

167

162

/

/

福建

文史

471

427452

443

403

40

理工

430

417

403

352

51

艺术文(校考)

75.9

69.969.2

66.5

/

/

广西

文史

492

477

473

400

73

理工

446

437

418

333

85

艺术文(校考)

80.4

72.9

68.1

/

/

艺术理(校考)

73.5

72.2

70.9

/

/

海南

文史

648

629

624

577

47

理工

597

585584

579

543

36

贵州

文史

551

534532

530

457

73

理工

479

442440

434

365

69

山西

文史

481

481480

479

460

19

理工

478

465464

461

438

23

艺术(校考)

74.9

69.7

67.5

/

/

艺术(统考)

68.0

65.3

59.0

/

/

其余5个省份二本、三本线未合并,以二本线为基础进行录取,我校的最低控制线均超过最低控制线,其中,云南省文理科最低录取分较最低控制线高出39分,发展势头较好。(见表1.6

1.6 二本、三本线未合并的外省本科段录取分数表

 

 

最高分

中位数成绩

最低分

最低控制线

高出最低控制线

云南

文史

547

439

534

495

39

理工

526

487

484

445

39

河南

文史

498

491487

486

458

28

理工

484

482479

475

447

28

体育

84

81

78

75

3

湖南

文史

503

496495

495

476

19

理工

492

478

472

458

14

安徽

文史

499

497

496

482

14

理工

492

494

482

473

9

陕西

文史

504

488

485

460

25

理工

445

441

435

423

12

艺术文(校考)

73.8

71.5

68.9

/

/

艺术理(校考)

70.9

70.9

70.9

/

/


第二部分  师资与办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情况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45人、外聘教师193人,折合教师总数为641.5人,外聘教师与专任教师人数之比为35.41%

按折合学生数13,999计算,生师比为21.82%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4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27.16%;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64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8.44%;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45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2.75%

2.1教师队伍职称、学位、年龄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545

/

193

/

职称

正高级

58

10.64

5

2.59

其中教授

49

8.99

5

2.59

副高级

206

37.8

18

9.33

其中副教授

201

36.88

5

2.59

中级

196

35.96

52

26.94

其中讲师

191

35.05

26

13.47

初级

35

6.42

4

2.07

其中助教

33

6.06

2

1.04

未评级

50

9.17

114

59.07

最高学位

博士

56

10.28

9

4.66

硕士

395

72.48

66

34.2

学士

77

14.13

81

41.97

无学位

17

3.12

37

19.17

年龄

35岁及以下

233

42.75

112

58.03

36-45

226

41.47

50

25.91

46-55

79

14.5

27

13.99

56岁及以上

7

1.28

4

2.07

      近两学年教师职称、学位、年龄情况见图2.1、图2.2、图2.3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HKJ4_B%T)[S{2R$B`U9LX{1.png

2.1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学位情况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GWZ@U`]DF$%KM(@(4X0G.png

2.2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IL}VHNML2W50M4KT8MXHU7G.png

2.3  近两学年专任教师年龄结构

学校目前拥有在职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重庆市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女园丁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4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15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本学年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609,占总课程门数的54.86%;课程门次数为2,063,占开课总门次的50.15%

正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34,占总课程门数的12.07%;课程门次数为334,占开课总门次的8.12%。其中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132,占总课程门数的11.89%;课程门次数为326,占开课总门次的7.92%

副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511,占总课程门数的46.04%;课程门次数为1,729,占开课总门次的42.03%。其中副教授职称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为496,占总课程门数的44.68%;课程门次数为1,680,占开课总门次的40.84%

承担本科教学的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有48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职称教师64人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75%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MWE`(2}(X(]RWBFUX}EK2FY.png

2.4 各职称类别教师承担课程门数占比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4`[YS]$2C7]KBXTX@V[SSI9.png

2.5  近两学年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本学年主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24人,占授课教授总人数比例的46.15%。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165门,占所开设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的比例为60.66%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6财政年度,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12,374.47万元, 学费收入为7,365.48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677.59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4%,本科实验经费支出为154.12万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为393.17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912.7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114.26元,生均实习经费为291.5元。近两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习经费详见图2.6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_7IJ`5Q)U_414XV8WRL@[HI.png

2.6近两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实验经费、生均实 习经费

 

2.7教学经费分类支出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1KE@1V$NLP2T`PS329$G43.png

 

 

三、教学用房及其应用情况

根据2016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440,686m2,产权占地面积为414,284m2,绿化用地面积为97,660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363,236.77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147,032.92m2,其中教室面积69,491.34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7,418.78m2。拥有学生食堂面积为11,195.02m2,学生宿舍面积为96,365.59m2,体育馆面积3,214m2。拥有运动场5个,面积达到48,244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3,999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31.48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25.95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6.98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0.5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1.24m2/生),生均宿舍面积6.88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0.23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3.45m2/生)。

2.8 教学行政用房情况

专用科研用房㎡

室㎡

实验室、实习场所

会堂

图书馆㎡

体育馆㎡

行政办公用房㎡

9993.74

69491.34

17418.78

1447.76

22925.56

3214

22541.74

 

 

 

 四、图书及其应用情况

截至2016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22,925.56m2,阅览室座位数2,137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966,312册,当年新增63,786册,生均纸质图书69.03册。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2,046,429册,数据库38个。2016年图书流通量量达到74,185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9,630,000次。

我校基本形成了以纸质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多媒体数据库、电子图书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及题录数据库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协同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2.9 图书、期刊情况

纸质图书(册)

纸质期刊

电子图书(种)

数据库

总量

当年新增

种类

数量

总量

当年新增

总量

当年新增

966312

63786

905

921

2046429

310045

38

12

学校图书馆服务功能齐备,拥有多种现代化服务手段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应用金盘GDLI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建立了馆藏中文图书、中文期刊目录数据库,文献采访、编目、典藏、流通、检索、统计等业务与读者服务工作已纳入系统管理;图书馆还建立了馆藏文献数字化平台,使用户能够在线浏览和下载电子版的馆藏图书。图书馆服务工作不断创新,所开展的名人进校园等阅读推广、读者培训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其现代化的设施为全院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信息获取环境。

五、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423.3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0.46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08.05万元,新增值达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14.14%

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3,070台(套),合计总值1625.75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8台(套),总值124.14万元,按本科在校生13,488人计算,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1205.33元。

2.10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当年新增值(万元)

6,423.39

908.05

六、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10,1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10,942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24,044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3,162GB。信息化工作人员14人。

2.11 校园网建设情况

校园网主干带宽(Mbps

校园网出口带宽(Mbps

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个)

10000

10100

10942

2011年南山新校区落成以来,学校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近两年累计投入1070万元建设高水平校园网,校园网有线网络实现了两校区全覆盖,无线 WIFI已覆盖两校区教学办公区和学生宿舍区大部分区域。在网络安全方面,部署了较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及系统。学校大力开展信息系统及信息资源建设,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学生、办公、资产等20个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资源方面现已建成三大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同时学校租用腾讯企业邮箱为我校师生服务。我校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资源总体上能较好的保障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第三部分  教学建设与改革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2016年,学校围绕“合格评估”和“转型发展”两大基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引领,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服务转型发展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学综合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稳步有序开展各项教学改革工作。

一、专业建设

(一)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学校学科专业规划,2016年学校新增“体育教育”、“广告学”、“酒店管理”3个本科专业,学校本科专业达到22个。随着本科专业增加,专科专业已有计划的逐步退出,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按照专业设置程序,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评议,共遴选出“电子商务”等4个专业作为2017年拟增设专业上报教育部备案,并顺利通过市教委组织的新专业条件建设考察。

(二)积极开展特色专业建设

按照专业建设规划,学校积极开展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项目”的特色专业建设,开展了2016年市级特色专业推荐评审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被确立为2016年市级特色专业。迄今为止,学校共有6个市级特色专业。通过强化对特色专业建设和规范管理,进一步发挥了特色专业在全校专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三)启动学校“双一流”建设

为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充分落实二级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创新活力,努力提升各学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启动“一流专业提升计划”。计划提出,按专业建设目标的“国际一流、国内一流、地方一流”三类参照目标,分别设立ABC三个级次,从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国际化水平、社会声誉等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并从学生访学深造率(含出国和考研)、专业竞赛获奖率、第二学位率(或专业辅修率)、就业率、就业质量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考察人才培养成效。二级学院以三年为建设周期,自主设置发展目标,通过自选量级、自定目标、自我攀升增强发展活力。

(四)多维度促进专业建设思考

我校开展党委书记说“专业建设保障”,校长说“专业建设思路”,学院院长说“专业内涵建设”,学生说“专业学习体会”,企业说“校企专业共建”的“五说”专业形式,研讨如何用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建设一流的专业,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弯道超车式发展;及如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建设

(一)启动专业课程教学改进计划,实施“120学分+“定制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制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通过自主发展学分引导学生向专业能力提升或复合型人才方向多元个性发展。完善定制化的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安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120学分+”人才培养方案将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160总学分要求,分解为通识教育课程约占40学分,专业基础课程约占40学分,专业核心课程约占40学分,自主发展课程约占40学分。在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以参与创新创业、开展访学深造、接受科研训练、增强实践技能、辅修第二专业及提升综合素质等为内容,通过自主发展学分引导学生实现向专业能力提升或复合型人才方向的多元个性发展。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学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完成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本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在2013年之后的一次全面修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完善:注重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加强了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达30%以上;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多模块选修课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还通过B学分等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能力课程中选定10-15门课程作为学位课程;通识能力课程中设置特色选修课程模块,开设体现学校师范优势和办学特色的课程;在大三大四的课程安排中预留4-6个学分,用于安排与行业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对接的职业能力课程或综合技能训练课程。

3.1我校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情况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学科

必修课学分比例

选修课学分比例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经济学

81.82

18.18

28.97

理学

77.05

22.95

29.82

教育学

78.39

21.61

35.05

工学

75.88

22.90

32.40

文学

86.11

13.89

33.26

管理学

85.27

14.73

30.23

艺术学

73.21

20.57

32.14

 

 

 

 

(三)启动学校“一流课程建设计划”

学校实施一流课程教学建设计划。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集群建设,以“四个对接”强化专业能力培养,有效促进课程教学与新兴行业、新兴职业和新兴技术的对接,协调推进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新机制,努力构建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更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讲教师自主确定课程教学预期目标,以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吻合度、四个对接度、信息化程度、同行评议认可度、学生评价满意度和其他客观指标等维度来构建课程质量标准。学校授权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更多的教学资源调配权力和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手段安排,积极探索创新教师对修读课程学生的遴选机制和对学习进程的管理权,以学生课程学习效果为主来评价课程建设成就。学校以三年为建设周期,按不同量级标准给予建设经费和相应等级专业技术岗位配置予以支持。

(四)改革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提高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

通识选修课期末试卷命题要求参照必修课期末考试试卷要求。学校对以论文方式开展考核的课程,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要参照毕业论文要求进行选题和查重。调整网络选修课各部分学习占比,将部分课程结课考试由学生自主网络线上考试改成实体教室的统一线上考试,把好课程合格出口关。

(五)多渠道助推课程建设与改革

按照《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实施意见》,学校组织各学院稳步有序的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完成了第三批共7门专业课课改验收,并对一、二期课改成果进行了交流展示。前期课改验收优秀者分享了各自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的经验。学校组织申报建设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5门课程均依托于超星数字平台建设并逐渐应用于教学,运行情况良好,将持续建设,等待市级验收。

同时,为引导教师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从2005年开始,学校在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和市级教改项目推荐中,对涉及课程改革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今年重点支持课程群改革研究与实践、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建设与研究、校企合作育人研究与实践、专业实践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等。学校评选出40个项目校级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3项,一般项目27项。择优推荐12个项目参加市级教改项目评审,最终成功立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8项。这是学校改制成功后在本科重大项目上零的突破。

另外,我校已建设有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SPOC课程。2016年,出版教材7种,其中入选市级规划教材2种。

(六)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加强实践教学的要求,我校加大了实验课程比例,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325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59门。学校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本学年共开设了3,400多个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论文,共有385名教师参与了论文指导工作,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占56%,学校还聘请了43位外聘专家教师担任了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约为8人。

三、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质量水平

学校对各教学单位遴选推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中小学四面体场景文化系统改造(基于H5技术的学校文化互联网+改造)”等24个项目立项建设,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以上项目全部获立项,其中,7项获国家级立项,17项获市级立项。并且,学校对研究期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项训练采用全校公开答辩,专家审核评估等方式进行了结题验收。

(二)以大学生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学校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规范申报和结题程序。组织完成2014年大学生科研项目结题工作,在应结题的54项项目中,共17项项目按时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并提交相应成果,专家组评审后顺利结题。学校组织了2016年度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工作。本次全校共申报106项大学生科研项目。经所在学院初审,教务处组织专家复评,共评选出重点项目20项,一般项目60项。

(三)探索技能竞赛新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按校学术委员会意见,学校修订完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同时,学校系统设计以提高全校学生基本素养、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为目的的技能竞赛体系。在组织好常规竞赛的基础上,策划并开展“首届‘互联网+’师范生技能竞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首届大学生成语听写大赛”等竞赛。

 

第四部分  质量保障体系

一、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生命线的观念。学校明确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教学专题工作会,坚持将本科教学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重点。

学校坚持校领导分工联系教学单位制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校党委行政坚持利用每周一上午半天时间,研究学校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各种问题。

2016-2017学年度,校长办公会研究的与本科教学相关的议题主要有:关于重庆市第三届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的问题;关于教师教育学院拟聘巴渝学者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申请的问题;关于校级重点学科名单的问题;关于增设旅游管理(航空服务与管理)校企合作专业方向的问题;关于与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联合培养研究生筹备方案及进展情况的问题;关于2017年对口贯通“3+4”分段人才培养计划的问题;关于我校建设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的问题;关于我校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开展校际联合培养人才的问题;关于我校旅管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关于德贷项目、产教融合项目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工作推进情况的问题;关于调整第一届学士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的问题;关于成立科研平台建设管理委员会的问题;关于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合作协议调整修改的问题;关于合作建设未来教室的问题;关于设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问题;关于高水平人才培养计划的问题;等。

教学工作系统每月召开教学工作例会,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督导组长以及教务处、教育质量评价处等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参加,通报教学信息,部署教学工作,交流工作经验,集体研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办法。

二、强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落实本科合格评估要求,推进教学工作规范化

1.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根据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学校对现行教学管理制度逐一进行修订和完善并认真落实,进一步明晰教学工作基本规范,完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2. 完成本科教学大纲的修订。2016年下半年学校根据本科合格评估要求,完善教学大纲管理,完成了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所列全部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

3. 细化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按照本科合格评估指标的相关文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我校实践教学内容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各教学单位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性管理、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细化了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对全校综合性、设计型等实验项目的开出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材料、技能竞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逐步形成合理、完备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4. 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审核。学校加强了对意识形态类课程的审核要求。凡开设的意识形态类课程,课程教学内容须由教学单位党总支或学校宣传部审核。

(二)强化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 加大教改项目的管理力度,确保项目研究质量。加大对各级教改项目的管理力度,严格各级教改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及结题工作的流程与要求。鼓励申报,精心组织,认真审核,2017年上半年评选出46个项目校级立项,其中重点项目12项,一般项目34项。择优推荐12个项目参加市级教改项目评审。

2. 积极培育教学成果项目,促进教改成果应用转化。为帮助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组及时总结经验,转化应用最新教改成果,学校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教学成果奖申报、评选工作。根据“严格、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各单位推荐申报、教务处初审、邀请校外专家评审、全校公示,共评出15项获奖成果,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3. 主动参与“3+4”人才培养工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主动对接各中职学校的同时,积极推动各教学单位与各中职院校就“3+4”学生中职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质量监控、过程考核、转段考试等方面进行深度介入,拓宽“3+4”人才培养模式的渠道,确保我校“3+4”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争取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新途径,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下基础。

4. 改革通识选修课考核方式,提高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通识选修课期末试卷命题要求参照必修课期末考试试卷要求。对以论文方式开展考核的课程,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要参照毕业论文要求进行选题和查重。调整网络选修课各部分学习占比,将部分课程结课考试由学生自主网络线上考试改成实体教室的统一线上考试,把好课程合格出口关。

(三)进一步强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1. 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建设

2016-2017学年度,学校继续以“两级两线”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为特色和重点,实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监控与评价。主要有以下两方面措施:

第一,进一步健全学校与二级教学单位两级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学校由教育质量评价处牵头,全面负责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二级教学单位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特色,成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教学工作的学院领导为组长,统筹安排本单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通过学院领导听课、教研室主任听课、教研室同行听课、收集学生意见等形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定性与定量评价;通过对教学管理文件、档案资料的专项检查,实现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监控与评价。

第二,进一步健全“教学督导”与“学工督导”两线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现聘教学督导9名,通过深入一线课堂听课、参加教研室活动及专题调研等形式调查了解教学状况;通过协助学院开展对教师教学基本文件、档案建设情况的全方位检查以及其他日常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获取第一手教学信息;通过与学院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现聘学工督导1名,通过与学院学工领导、辅导员和学生交谈、参加学工会议、学生主题班会、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针对学工队伍日常管理工作、学风建设及党团建设、教育与服务指导、学生工作的特色或亮点、学工系统的先进典型及优秀经验等进行广泛调研与评价。通过“教学督导”与“学工督导”两线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建设,实现对教育质量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价。

2. 教育质量监控工作

2016-2017学年,教学督导立足课堂教学,深入一线课堂全年听课1372课时,参加教研室活动40余次。学工督导立足学生能力培养,对学生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学生思想状况及校风学风等情况展开调研,深入9个学院调研40余次,与学生座谈或交谈220余人次,参加学主题班会及学生素质拓展活动20次,与学工队伍领导交流36次,与学工队伍教师交谈21人次,与学生微信交流70余条,参加校级学生工作相关会议7次,反馈学生活动成果、学生工作建议和思考50余条。。

本学年结合专业建设及课程改革的新变化,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稳步推进质量监控工作:

第一,对特色学科专业实施重点质量监控,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2016年新增的两个市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的质量监控,督促特色学科专业按照任务书的内容和进度有序推进建设工作,发挥其在全校专业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第二,进一步调整督导监控重点。围绕重点人头(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排名靠后10%教师、新上岗教师、外聘教师、行政兼课教师等特定群体)、改革探索性课程(通识选修课、实训课、微课、翻转课堂、MOOC课程等)、校企合作和中外合作办学班级及课程,以及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展开重点监控。

第三,在强调教学结果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监控。要求二级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紧扣课堂教学中心环节,合理延伸、拓展至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定期以督导例会的方式汇总每月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情况。质量监控中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对于课堂教学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对课程安排到课时计划,课程标准到实施方案的制定等环节的监控;二是对于课堂教学中各具体教学行为的监控;三是对于课堂教学后期阶段的作业、考试、实习见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及课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效果的监控。

第四,在以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为主线的基础上,组织督导围绕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强化督导职能。校督导组围绕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质量工程项目的推广和运用等方面开展深度调研,形成督导专题调研通讯2期,为学院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3. 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学校坚持以学期为单位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三方评教,即督导评教、学院评教、学生评教,通过多元评教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全面评价。

全年参加评教学生2.21万人次,参评率91.49%。学生网上评课1678门、教师1066人次,全校开设课程及对应教师(包括外教、外聘及兼职教师)达97.70%的学生评价覆盖率(少数教师及课程因学生外出实习未评价)。学生评价的1066人次教师中,90分以上711人次,占66.70%80-90354人次,占33.21%80分以下1人次,占0.09%(如图4-1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Y8X`]H2PQ9YJXT~ZEPN4Q8.png

4-1  全年学生评教情况统计

全年督导评价课程725门,教师694人次。督导评价的694人次教师中,90分以上411人次,占59.22%80-90271人次,占39.05%70-8011人次,占1.59%70分以下1人次,占0.14%(如图4-2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B4GPFZBVSTE5LO)G@H[NRO.png

4-2  全年督导评教情况统计

全年学院评价教师800人次。其中,90分以上577人次,占72.13%80-90223人次,占27.87%80分以下0人次。(如图4-3

 

 

 

 

                              说明: C:\Users\USE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273140779\QQ\WinTemp\RichOle\XJ9$4R2}3F(P12H__`J_{YN.png

4-3  全年学院评教情况统计

2016-2017学年度,学校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第一,结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多元参与、分类评价、多方反馈”的质量评价体系;第二,结合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改造完善学生网上评教系统及评价指标,进一步增强质量评价对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培养目标与人才需求对接、课程与工作内容对接、培养效果与就业质量对接的导向性功能。

4. 教育质量反馈工作

学校由教育质量评价处牵头,通过建立“监控评价——信息反馈——整改提高”的动态调节机制,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价中的质量信息,通过多渠道及时向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及教师反馈:

1)通过督导例会,收集督导反馈的质量监控信息以及督导意见和建议,利用不同方式向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及教师反馈。全年定期召开督导工作例会10次,向各职能部门反馈问题113项。涉及教务处教学问题50项、学生处学生工作问题21项、保卫处、教学资源硬件设施和后勤保障问题42项。

2)全年利用OA办公平台发布《督导通讯》15期,《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简报》2期,共计10万余字,面向全校教师全面反馈教育教学质量动态。

3)以学期为单位,综合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学院评价结果,形成教师课堂教学三方评教成绩,反馈至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及相关职能部门。

4)利用网上评教系统,收集2016-2017学年度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定性意见10万余条,甄选代表性意见3万余条反馈至学院及教师本人。

5)完成了2016-2017学年度两学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报告》,在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准确的统计数据和有价值的分析材料,反馈至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为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思考教育教学改革及决策提供依据。

6完成了《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培养满意度调查报告》,收集学生对涉及人才培养的22个评价指标的满意情况,汇总形成学生对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和能力培养、学生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定性意见共45条,反馈至校领导、学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依据。

7)督导专项调研反馈:要求督导立足一线课堂教学,对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度跟踪和专项调研,并以专题汇报形式反馈至学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学院,为改进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全年督导重点关注的代表性问题有:1.学院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亮点和优秀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2.如何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3.如何帮助新进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4.如何提高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与学生满意度;5.如何规范外聘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6.教学资源及后勤保障问题;7.如何提高“两课”及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8.如何保证中外合作及校企合作教师的教学质量等。

(三)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

改革课堂教学奖励实施办法,修订《关于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奖励的原则意见》,坚持学生、督导、学院同行三方评价排名后10%教师不能参加评奖,激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355名教师获年度课堂教学质量奖,其中一等奖38人,二等奖106人,三等奖211人。

 

第五部分  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对学校培养满意度

2016-2017学年,教育质量评价处组织了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培养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形成《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培养满意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学生对学校培养22个评价指标平均满意率为90.00%。其中,对学校治安管理、对大学体育课老师的教学、对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教学、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对学校选修课老师的教学、对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等6项指标满意度均达95%以上;对学校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指标主要为对学校的伙食1项,满意度为74.22%。毕业生满意度调查为改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依据

 

二、应届本科学生毕业、学位授予情况

2017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407人,实际毕业人数3,202人,毕业率为93.98%

学位授予率为95.03%

三、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截至2017831日,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4.5%。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是企业,占75.02%。升学123人,占4.06%,其中出国(境)留学7人,占0.23%

四、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

学校对上一届毕业生开展了就业追踪,共收到有效问卷1604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总体工作满意度为90.95% 84.75%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 满意”,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认为学校 2016 届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所占比例为64.41%可见学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和良好的就业口碑,毕业生各项能力水平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第六部分  特色发展

一、打造师范特质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以应用型本科为办学定位,全面提升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创新能力提供人才保障。学校以师范生培养的特有优势,注重学生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及方案教案创意策划能力培养,构造凸显师范特质的人才特色;以非师范学科专业的发展,借鉴现代服务业理念和工程技术手段,推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的多样化选择和综合化建构,强化师范与非师范能力相互融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努力培育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办学特色

学校确立了面向0-12 岁儿童成长发展的办学特色定位,基本形成了以教育学、心理学为核心,以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艺术学等为拓展,面向教育服务、营商服务和健康服务三大领域的学科专业集群布局。各相关专业共同关注012岁年龄段儿童的教育、健康、生活、娱乐和文化需求,确立面向该年龄段儿童成长与事业创新的发展路径,积极打造办学特色。

学校围绕“0-12岁儿童成长发展”培育研究特色,投资300万元,立项建设“6--12岁儿童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10个科技平台,加强对儿童发展的理论研究与产品应用研发;充分发挥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引领作用,2016年投入专项建设经费110万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围绕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和0-12岁儿童成长服务倾力打造研究特色。2016年,基地投入50万元经费,立项2个重大课题、7个重点课题,9个一般课题。投资60万元,资助“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教研一体化工作室”等20个儿童成长产品研发工作室。

三、深化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试点“120学分+”,探索人才培养新方式

  根据学校“十三五”规划要求,为成就师生价值,学校启动“120+学分计划”,学生在完成120基本学分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未来发展的方向自选学习内容,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自行拟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训练、科研训练、学科专业竞赛、辅修专业等方面发展,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启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要求,启动学校“双一流”——“一流课程”与“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1.“一流课程建设”。推进《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让老师乐教、学生乐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数学的兴趣,提高大学英语和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两门课程均尝试教考分离。两门课程纳入学校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并以此带动其它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

2.“一流专业建设”。启动学科专业提升计划,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基础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针对学科专业建设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按照问题导向和目标牵引的原则,提出专业提升实施方案。学校以专业提升计划探索学科专业建设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构成,推动学校一流专业建设。

(三)探索技能竞赛新体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1.按校学术委员会意见,修订完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2.系统设计以提高全校学生基本素养、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教学为目的的技能竞赛体系。在组织好常规竞赛的基础上,策划并开展“首届‘互联网+’师范生技能竞赛”、“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首届大学生成语听写大赛”等竞赛。

四、科研管理逐步规范且成效显著

(一)科研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科技处出台服务学校特色发展相关科研政策文件7项。一是制定了《科研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确立根据平台年度考核绩效进行滚动资助方案,逐步培育平台自生造血功能。二是制订《科研平台建设管理办法补充规定》,进一步明确市级以上科研平台启动建设资助标准及各类平台的考核验收方法与程序。三是制定《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经费报销主动放权,简化签字流程,推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提高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率。四是制订《社科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创新人文社科项目资金管理。五是制订《科研奖励办法》,对原有科研奖励进行了系统改革,聚焦高层次成果奖励。六是制定《重点学科管理办法》,明确重点学科建设资助标准和考核要求。七是制定《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规定学术不端行为认定标准和处理流程。以上政策的出台,为服务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科研制度保障。

(二)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升

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定位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立项2项,省部级立项46项,项目经费406万元;获横向项目34项,经费265万元。在高层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面,“三峡库区药用资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获重庆市科委立项建设,优益鲜复合调味品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创业团队获重庆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立项资助,“儿童保健食品机制研究和产业开发团队”获市教委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立项资助。在高层次科技成果创新方面,发表A1级期刊论文2篇,A2级期刊论文5篇,B1级期刊论文10篇,B2级期刊论文18篇,B3期刊论文级3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合计38篇;SCI三区论文5篇,SCI四区论文4篇,SCI收录论文合计9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取得软件著作权8项;主编教材共计7部(其中1部为指定出版社),专著4部。

(三)科研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学校市级启智众创空间获“良好”等级通过年度检查,8家学生微企进驻众创空间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文学与传媒学院科研团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儿童全媒体读物及其周边产品,注册二师文传商标,形成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的原创品牌;与中科院下属企业中科点击联合开发网络舆情信息执法监看软件,拥有50%以上的所有权归属,并合作共建中科点击大数据学院。“ 重庆市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取得实质性进展,朴健荣教授与璧山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璧山新建韩国泡菜工厂;在四川红原推进藏区牦牛制品的研究和产业化;与韩国太明清公司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火锅底料油脂氧化关键控制技术及炒制新工艺的集成应用技术成果在2016年首届麻辣调味品高峰论坛上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的肯定和高度评价;“三峡库区药用资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组织编写出版了《长江三峡天然药用植物志》;组织编辑出版了《临床实用药物治疗指南》;陈绍成教授在万州普子乡七曜村指导牡丹皮的规范化种植,成效显著。美术系依托科研平台,围绕服务于0-12岁儿童,与重庆市中小型企业及文化产业部门的合作,承接社会艺术创作或应用设计服务项目达20余项。

 

第七部分  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中心工作,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实现应用型转型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教学管理队伍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标准体系需要加强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积极构建年轻态、有干劲的教学管理队伍,但是没有很好的兼顾教学管理人员的系统培训工作,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和岗位胜任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满足学校对教学质量管理的需要,特别是部分教学秘书对工作业务不够熟悉、教学质量管理效果参差不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主动性不足,对岗位工作的思考和研究也不够不深。

二、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学校内涵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是指导、监督和改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不断规范和明确各环节工作标准,但是相关管理文件散见于各类制度文件中,关于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还未形成专门文件,其中部分标准和要求还有待进一步的梳理和明确。

三、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是学校全员参与并由多部门协同监控的系统工程,在整体推进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功能的发挥还不充分。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能划分边界不够清晰,导致质量监控存在交叉、重复和管理盲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管理职责需要进一步的梳理和完善。学校教学督导队伍整体年龄偏大,二级学院教学督导队伍建构和教研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信息化程度不够,整改督办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附件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清单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96.35%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项目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总计

545

/

193

/

职称结构

正高级

58

10.64

5

2.59

其中教授

49

8.99

5

2.59

副高级

206

37.8

18

9.33

其中副教授

201

36.88

5

2.59

中级

196

35.96

52

26.94

其中讲师

191

35.05

26

13.47

初级

35

6.42

4

2.07

其中助教

33

6.06

2

1.04

未评级

50

9.17

114

59.07

最高学位结构

博士

56

10.28

9

4.66

硕士

395

72.48

66

34.2

学士

77

14.13

81

41.97

无学位

17

3.12

37

19.17

年龄结构

35岁及以下

233

42.75

112

58.03

36-45

226

41.47

50

25.91

46-55

79

14.5

27

13.99

56岁及以上

7

1.28

4

2.07

 

3. 校内专业设置情况

        校内本科专业总数

 

 

         当年本科招生校内本科专业总数

 

                          校内本科专业名单

                当年停招校内本科专业名单

  39

  36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师范)、英语(非师范)、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兴通讯合作班)、美术学、旅游管理、旅游管理(培越航空合作班)、应用化学、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中兴通讯合作班)、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商务英语、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小学教育(全科教师陶行知创新实验班)、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中文专长)、小学教育(全科教师英文专长)、商务经济学、网络与新媒体、网络与新媒体(凤凰实验班)、公共艺术、体育教育、广告学、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曙光合作班)、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叶圣陶创新实验班)、服装与服饰设计、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

网络与新媒体、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4. 生师比21.82%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0.46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908.05

7. 生均图书(册)69.03

8. 电子图书(册)2046429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10.5,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0.65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1912.7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万元)2606.46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元)114.26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元)291.5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1,198

注: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一门

15.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75%

16.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10.68%

17.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3.98%

18.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5.03%

19.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4.5%

20. 体质测试达标率90%

21.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学生对学校培养22个评价指标平均满意率为84.24%。其中,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对大学体育课老师的教学、对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教学、对学校选修课老师的教学、对学校治安管理等5项指标满意度均达90%以上

2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学校对上一届毕业生开展了就业追踪,共收到有效问卷 1604 份。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总体工作满意度为90.95% 84.75%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 满意”,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认为学校 2016 届毕业生“学习能力”较强,所占比例为64.41%,可见学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社会竞争力和良好的就业口碑,毕业生各项能力水平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关闭】 【打印】

上一篇:2018-2019学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篇:2015年度教学质量报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