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2年度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概况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重庆教师进修学院,1986年在并入重庆第一师范学校高师班、重庆第二师范学校、重庆第三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更名为重庆教育学院,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学院的办学定位是面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现代服务业,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现设有重庆学前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与信息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经济与工商管理系、旅游与服务管理系、美术9个教学单位。现有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34个,涉及教育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1个,市级教改试点专业5个,市级示范专业1个。

学院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师范生技能的提高。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重庆有个性、西部有影响、全国有声音的教学型普通本科师范学院。

二、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的全面发展,主动适应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乐学会爱、能保善教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教育理念新、教学技能强、一专多能的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及招生

2012年教育部批准6个首批本科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市教委批准,增设了4个方向,分别是汉语言文学(文化传媒)、英语(国际贸易)、美术学(应用美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移动互联网),2012年共实现10个本科专业(方向)招生。

学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严格专业进入与退出机制,2012年新增物联网应用技术、应用德语2个专科专业招生,专科招生专业为18个(不含方向),在2011年的基础上停止了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2个方向)、应用英语(3个方向)、工商企业管理、旅游英语、经济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食品加工技术、艺术设计(3个方向)、装潢艺术设计15个专科专业招生。

2012年面向重庆、四川、甘肃、云南、海南、湖北和西藏7个省招生,共招生3765人,其中本科1873人,专科1892人。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870人,其中本科学生1873人,专科学生5997人,本科学生比例为24%专科学生较2011年减少503人。2012年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学生1253

三、师资队伍

学院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断优化队伍结构。2012年晋升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38人,通过人数创历年新高;获得“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重庆市优秀青年人才资助计划”1人。

(一)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

2012年度有专任教师421人,占在教职工总数的70%外聘教师58人,教师折合总数为450,学生人数为7870人,生师比为17.5:1。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157人,中级职称187人,初级职称31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占48.2%,较2011年提高5.3个百分点。有博士33人,硕士283人,学士81人,无学位2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75%,较2011年提高5个百分点。55岁以上17人,占教师总数的4%36-55177人,占教师总数的42%35岁以下227人,占教师总数的54%,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师中的主体。(专任教师职称、学位和年龄结构见下图。)教师学科结构为文学占22.9%,教育学占19.3%,工学占12.5%,理学占8.9%,管理学占8.5%

(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平台

学院成立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强调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一是实施新教师培养“导师制”,健全老中青教师传帮带机制,严格新进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核制度,2012年对近两年新进的20名新进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培训和教学技能检测。二是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和职称,2012年共有8人考取博士研究生并录取,博士后出站2人。积极推荐教师到国外学习和企业锻炼,20124人到境外参加进修培训,84人到企业行业参加培训。三是搭建教师展示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优秀教案和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最可亲可敬教师”等评选活动,2012年共评选“最可亲可敬教师”10人、“优秀教师”18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1人,推荐评上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为广大教师树立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典型。四是实施“组建专业队伍、构筑专业平台、凝练学科方向、产出标志性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捆绑式建设举措,充分发挥科研促进教学,坚持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一体化建设2012年新增装潢艺术设计和广告教学团队为市级教学团队,现有市级教学团队8个。

(三)教授为本科生上课

学院作为教学型普通本科师范学院,始终强调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鼓励和明确要求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学生上课。专任教师中教授为本科和专科学生上课比例为100%;在具有本科专业的教学单位中,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比例为100%,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总数的比例为25%;学院鼓励教授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

四、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

2012年,学院在普通本科平台上,按照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的思想,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规范教学管理为手段,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改革、强化质量保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专业布局建设

明确建设思路:学院根据重庆市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了做精做优师范专业、做大做强非师范专业的专业建设原则。根据全市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要求,构建面向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以教育学为主干学科的教师教育专业群;根据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构建面向现代服务业,以工学、管理学、文学为主干学科的非师范专业群,大力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医药、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专业群。

构建发展平台:上半年按照围绕主干学科建设专业群的思路,调整了教学单位,将工商管理系与经济贸易系专业进行整合,成立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归入计算机科学系成立数学与信息工程系;将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会展经营与管理专业归入旅游系成立旅游与服务管理系,总体上每个教学单位在2个左右二级学科门类中设置专业,实施聚合式发展,为本科办学搭建合理的专业建设平台。

加强专业建设:为优化专业所属学科或专业大类,2012年新增应用德语和物联网技术2个专科专业招生,停止了文秘、影视多媒体16个专科专业招生,专科专业对应的本科专业主要向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集中。下半年申报了小学教育、应用化学、物联网技术、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会展经营与管理、视觉传达、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8个本科专业,全部获得市教委评审通过。

(二)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2012年上半年台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对6个首批本科专业和拟申报的8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修订,经过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进程上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课程(选修课和必修课),对于师范专业同时开设教师教育课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 20 %2012年上半年开设专科课程总门数 405 门;下半年开设专科课程总门数320 门,本科课程总门数 47 门。上半年开设选修课86门,7564人次选修,下半年开设选修课68门,4235人次选修,同时组织了工商大学、邮电大学的跨校选修。

精品课程建设:2012年建成《中国茶文化基础》《大学生性科学教育》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1门市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院级网络课程14门。目前学院共有《局域网组建与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小学英语教学法》《旅游心理与案例分析》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等市级精品课程10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院级精品课程41门,院级网络课程14门。计算机和旅游等专业建成了国家级、省部级、院级“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群。

(三)教学改革

学院站在本科发展平台上,以“五说”活动(书记院长说办学、教务处长说教学、院系主任说专业、教师说课程、学生说学习)为载体,推进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的改革,新开课和开新课教师说课程已成为学院的一项制度。今年开展了学前教育“五说”专项活动,通过市教委领导说发展、幼儿园长说需求、专业教师说课程、学生说学习有力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2012学生在全市高职高专学生“说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工程,在5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专家讲座、公开课观摩研讨、示范课展示、教学竞赛等,促进教师树立本科教学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方法。1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获得重庆市教改项目立项10,其中重点项目4项、一般项目6项;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获得的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达到13项,其中一等奖4项。

(四)实践教学

根据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培养模式创新。一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超过总学时的20%,理工类和师范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超过总学时的25%。二是加强条件资源保障,今年积极争取市教委260万专项经费用于建设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数学与信息工程系的“网络通信实践教育基地”和学前教育学院的“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获重庆市“本科建设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三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严格坚持专科第6学期和本科第8学期实习1个学期,2012年共组织了全院2604名学生参加毕业实习,其中师范生660名,非师范生1944名。同时以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为试点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17家幼儿园共同实施“园院互动”培养模式,1-3学年第2学期集中安排2周时间开展不同主题的见习和实习,实现课程学习与见习实习同步互动,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文化素质教育

我院学生工作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以党建堡垒工程、文明修身工程、学业延伸工程、素质拓展工程和面向社会工程为载体,实现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良性互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2012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一等1项、二等奖1项,学院被评为优秀组织工作单位。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原创舞蹈《音的乐》获得舞蹈类二等奖,同时在声乐、绘画、书法、摄影、工艺设计等项目中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市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5项,学院获得集体组织奖。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等竞赛共获得奖励19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5项,市级一等奖33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67项,获奖总数创历年之最。大力加强创业教育,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授予我校 “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东方鑫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大兴捐赠100万设立鑫源创业奖学金,为大学生搭建微型企业创业平台。

五、质量保障体系

学院升本以来,学院根据建设合格的教学型普通本科师范学院的定位,按照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狠抓教学规范建设。一是建立本科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制定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管理规章制度60个,为加强本科教学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二是开展全程式教学检查,重点是对各教学单位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三个检查。三是开展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点是对各教学单位专任教师开展督导评教、学生评教、院系评教三个评教。2012年教学督导共听课2613节,对358名教师进行了评价,督导评教平均分为87.7分;下半年组织学生评教36872人次,覆盖142个班级,1212门次课,326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97%,学生评教平均分为90.5分。四是开展全方位的系级教学工作年度考核,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完善院系教学工作考核体系,各单位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考核。五是通过教育部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加强状态数据分析,对学院的办学现状和教学质量实施动态监控。

六、教学条件保障

占地面积:学院具有南山和学府大道两个校区,共占地621.43亩,生均占地面积为52.6平方米

教学用房: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51733平方米,生均为19.3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为15978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为2平方米

实验实训室:建有实验实训室191间,形成了由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管理类实验室、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学前教育实训室、旅游实训室、化学实验室等组成的较完备的实验实训室体系,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97.42万元,较2011年新增135.7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5474元。

图书资料:现有纸质图书75.6万册,较2011年新增1.7万册。中文纸质图书69.3万册,外文纸质图书0.3万册,期刊合订本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为96册。现有电子图书总量3980G,共有16万种,电子期刊1.2万种,各类数据库9个,当年流通量达12万本(次)。

教学经费:学院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经费投入。2012全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262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550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为260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为600元。

七、生源质量分析

2012年面向重庆、四川、甘肃、云南、海南、湖北和西藏7个省招生,实际录取4134人,实际报到3765人,报到率91.1%

(一)本科生源质量

2012年学院首届招收6个本科专业,另加4个方向。录取1966人,报到1873人,报到率为95.3%

(二)专科生源质量

2012年共有16个专科专业招生,另加2个方向,较2011年有15个专业停止招生。录取2168人,报到1892人,报到率为87.3%2011年增加7.6百分点。

(三)当年招生按学校志愿录取比例

2012年本科专业一志愿录取率为45%,二志愿录取率42%。专科专业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其中专科一志愿录取率比2011年高出0.7个百分点。

(四)当年专科生源类别情况

2012年招收的1892名专科学生中,普通高中起点1466人,中职起点243人,其他183人。

八、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以下应届本科数据是指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本科学生数据)

(一)学生毕业情况

1. 应届本科学生毕业率

201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400人,毕业392人,毕业率为98%2011年相同。

2. 应届本科学生学位授予率

201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400人,获得学士学位382人,授位率为96%,较2011年增加4个百分点。

3. 应届专科学生毕业率

2012年应届毕业专科学生2383人,毕业2244人,毕业率为94%2011年相同。

(二)学生就业情况

1. 应届本科学生就业率

2012年应届本科毕业生400人,初次就业人数为368人,初次就业率92%,较2011年增加2.3个百分点。

2. 应届专科学生就业率

2012年应届毕业专科学生2383人,初次就业人数2323人,初次就业率97.5%,较2011年高出3.1个百分点,创下学校近三年新高。

3. 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201212月,对2012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状况的电话追踪,截止目前,接受了调查的有816人,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2%。通过实习检查、校企联谊会、用人单位回访、双选会问卷调查等途径,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用人单位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及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1.4%

九、存在问题及措施

1. 师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专任教师中正高和博士所占比例分别10.9%7.8%,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明显偏低,学科带头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缺乏。从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看,专任教师45岁及以下教师人数为3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年轻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提升任务很重。从专任教师学科结构看,大部分高级职称集中在传统学科,新发展专业的师资需要加强。为此,学院出台并实施《南山人才工程》,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大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2. 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深入

随着学院人才培养向应用型的转型,急需建立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机制。为此,学院将根据专业群的布局,找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积极开展深层次实质性合作,加强应用性人才合作培养。

3. 本科质量工程项目偏少

由于本科专业建设刚刚起步,以本科质量工程项目为标志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任重而道远。为此,学院将继续实施“五说”活动,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本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闭】 【打印】

上一篇: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