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届教代会、工代会报告

负重自强 开拓进取

为建设合格普通本科师范学院而努力奋斗

——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届教代会、工代会上的报告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

20121216日)

各位代表:

在学校成功改制为普通本科师范学院的开局之年,我们隆重召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认真总结过去,精心谋划未来,这对学校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现在,我受党委、行政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5年以来学校工作的回顾

2005年以来的这七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七年。为了在困境中探索办学新出路,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引,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和科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立足“十一五”事业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促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稳步增长、办学质量逐年提高。特别是近三年来,学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大家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高质量地完成了南山新校区建设和改制迎评两大核心战略任务,实现了两个校区平稳运行和迈上普通本科办学新平台的历史性跨越。

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认真梳理,总体发展思路逐渐明晰

七年来,我们围绕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怎么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这两个问题,充分发动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多方调研,反复研讨,积聚了智慧和力量。在专家的专业引领和智力支持下,全体师生员工通过对比分析、咨询论证、考察学习、专题研究,最终明确了培养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师资和现代服务业人才的教学型普通本科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

为找到省级教育学院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路径,党委行政仔细审视全国同类学校发展形势,主动抢抓全国高校设置的历史机遇,明确提出“征地、建校、改制”的总体发展思路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艰难的征地和建设历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中心任务,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1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在改制迎评的关键时期,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无怨无悔地奉献,终于实现了改制为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第一步目标。如今,我们正昂首阔步走在建设合格普通本科师范学院的“第二步”征程上。

(二)突出中心,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在校生达到9134人。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已初步形成两大专业群;现有9个教学单位,普通本科专业及方向10个,专科专业35个,成人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16个,涉及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形成了“2.5+0.5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221”(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素质与能力+岗前强化)课程体系,编制了《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能力标准》,建立了“三全”(全体教师教学评价、全程教学工作检查、全方位教学工作考核)质量保障体系。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15门,校级68门;有市级教学团队8个,校级31个;有教育部试点专业1个,市级示范专业1个,试点专业5个,校级特色专业7个;有市级重大教改项目5项,重点项目22项,一般项目42项,校级项目186项。获得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3 项。学校被市教委授予“第一批质量工程项目与教学改革先进单位”。2次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依托,以文化素质课程、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为平台,开展了“党建堡垒、文明修身、学业延伸、素质拓展、面向社会”五大素质培养工程,大力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原创舞蹈和小品在全国第一、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三个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大型校外比赛,取得多项一等奖。在全市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中多次获得团体和单项冠军。社会实践活动在《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重庆日报》和重庆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上报道,并连续8年获得全国先进表彰。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1%。学校连续两次获得“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三)整合资源,科研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学校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整合学术资源,研究团队逐步成型,科研水平稳步提高。七年来,教师独著、主编学术著作、教材80部,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77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135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其中社科基金项目6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中央教科院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5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项,其中社科优秀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展研究三等奖1项。与市教科院联合申报的重庆市第三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已顺利接受专家实地考察。在统筹城乡教师教育、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双语教学研究等领域研究优势较为明显。可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生物化学导向的创新药物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科技转化成果。

(四)发挥优势,教师继续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依托市教委设在我校的“五中心四基地”,初步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统筹”的办学格局。按照“内整外联、共建共享、全面优化”的思路,主动加强与校外优质资源的联盟,建成了“高校+远程培训网站+区县培训机构+实践基地学校”,互为发展咨询、互为人才支撑、互为培训基地的高水平教师培训联合体,并以此为载体,建成了“三库三网”资源,形成了“四优四同”机制。在培训工作实践中,形成了“理论研修、影子研修、反思研修、实践研修”四阶段有机衔接、持续递进、周期循环的培训模式,确立了“以训带研、以研促训、研训一体”的思路,培训研究成果不断扩大。七年来,共完成国家级、市级等非学历培训项目176类,直接培训26249人次。学校成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多次被评为“重庆市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五)修德敬业,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学校大力实施“三横三纵”队伍建设模式,人才队伍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优、结构优、素质优”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422人,生师比为117.9,优于教育部本科院校设置标准;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73人(其中正高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99%;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12人(其中博士33人),占比73.93%,优于同类兄弟院校。专任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市优秀教师2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获得者3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1人),“市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4人,“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获得者15人。专任教师担任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等学术团体副理事长、副会长等职务50余项。

(六)依法治校,内部管理工作和谐有序

学校坚持依法办学,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办学规范化、制度化,全力营造心齐气顺、民主和谐的办学氛围。先后制定、修订、完善校内规章制度500余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内部管理机制。大力推行校务信息公开、校领导接待、校长信箱和信访办理工作,充分发挥统战部、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和离退休老同志作用,及时化解矛盾,依法处理重大事项,民主管理内部事务,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第三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平安校园建设,校园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运行良好,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安全保卫及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入常态化。学校7年来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七)加强合作,对外开放办学成效明显

几年来,学校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合作的开放式办学新格局。在国际合作方面,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贝宁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从师资培训项目、教师短期访学、学生短期交流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在国内,主动与北师大、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西南大学等院校结成对口支援和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不断深化与国内新建普通本科院校及省级教育学院的相互交流与学习,被推选为“全国教育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在区县合作方面,与四川省武胜县、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铜仁县和市内7个区县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八)固本强基,党的建设工作成绩喜人

学校党委坚持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三重一大”制度,不断深化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调整充实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增强了干部队伍执政能力与工作活力;通过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党政领导班子在市属单位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2次被评为“先进领导集体”;党委2次获得“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个基层组织荣获“重庆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

各位代表!2005年到2011年,学校经常性财政拨款从2976.08万元增长到5901.66万元,增幅78.54%。事业收入从4981.64万元增长到6409.18万元,增幅 28.66 %。截止去年底,学校经常性收入总计突破13595.55万元,较2005年增加了5279.22万元。随着办学经费的增加,学校全面加大新校区建设,筹措并投入建设资金达3亿多元;建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语言实训中心等公共实验平台,仪器设备总值达4297.42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达75.6万册。在资金仍然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努力开源节流,全面实施职工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大力提高职工社保水平,大幅增长职工公积金补助比例,全力保障离退休人员绩效工资提标,实实在在提高了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各位代表!七年来取得的成绩彰显了全校上下勇于担当、负重自强、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力量。事实证明:学校的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必须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重视特色强校,不断推进内涵和规范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机遇,不断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不断创造团结奋进的氛围。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学校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站在本科建设平台上,我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如何适应高等教育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重大转变,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如何适应来自全国、全市各级各类高校的激烈竞争,尽快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路径;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需求,更好的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如何适应本科办学对资源配置的更高要求,切实化解长期困扰学校发展的资源矛盾等等;都是我们今后必须正确面对和全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此,学校今后发展的总体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重庆市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建设合格的教学型普通本科师范学院为统领,坚持“内涵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办学结构、构建学科基础、狠抓教学规范、提高培养质量、培育办学特色6个方面着力实现各项事业优质快速发展。

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由成人高等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质转变,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2000人左右,构建起教学型普通本科师范学院的发展框架。到2018年,稳定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力争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三、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紧紧围绕总体发展任务和目标,在今后一段时期认真抓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主动抢抓高等教育发展机遇,努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紧紧抓住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加快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全力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和职教师资培养工作。按照“做精做优师范教育,做大做强非师范教育”的原则,实施重点本科专业建设计划,优先发展师范专业,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围绕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力争普通本科专业达到20个左右,基本实现每个教学单位围绕1-2个二级学科门类形成专业群。实施“组建专业队伍、构筑专业平台、凝练学科方向、产出标志性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捆绑式建设举措,实现学科专业聚合式发展,力争培育2-3个具有一定基础的校级重点学科,力争实现市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建设2-3个校级特色本科专业。

(二)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按照办学定位,制定和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面向职业需求,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分专业制订实践教学标准,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超过总学时的20%,理工类和师范类专业超过25%三是探索建立“3+1”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建成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四是扎实推进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坚持教授为本专科学生上课比例达100%五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三三”工作模式。六是构建第一、二、三课堂整合融通的素质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五个工程,广泛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七是强化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学生创业实践,建立学生科研基金,力争学生发表论文或作品300篇以上。八是拓展合作办学途径,探索协同创新背景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三)全力实施南山人才工程,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做好人力资源建设工作。一是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抓好学术技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培养;以带头人为引领,积聚教师队伍,遴选科研方向,培育学科优势;力争培养“巴渝名师”1-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学术技术带头人4-5人、教学团队2-3个、科研团队1-2个。二是根据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重点发展学科专业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7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40%以上。三是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国外学习、国内进修、校内培训、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四)大力加强硬件基础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推进基础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启动南山校区新增控规1000亩土地相关工作,力争土地300亩;合理配置现有办学资源,根据财力情况适时启动二期工程。二是加强校内专业公共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建成学前教育教师技能训练中心;与西南大学联合建设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技能训练中心;力争建成1-2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市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三是加大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力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万元,纸质图书总量达到85万册。四是加快附属幼儿园建设,引入高端学前教育机构,联合建成附属幼儿园。五是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建立一批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学生学习资源库、教师科研学术资源库,成为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六是强化资金统筹和资源配置能力,完善融资渠道,盘活现有资产,广泛筹集建设与发展资金;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专项经费投入,扩大办学经费来源。

(五)充分发挥基地平台作用,认真服务教师专业发展

进一步加大“五中心四基地”基地平台建设,为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一是新增5-8个成人学历教育专业,增设8-10个办学点,招生人数年均增长5%以上;新增2-4个自考专衔本专业、2-3个专科脱产专业,招生人数增长20%二是积极争取“国培”项目,五年内完成7个重点学科、2000余名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配合市教委“强师兴教”行动计划,积极承办市级培训;与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名校继续扩大高端合作培训项目;分别在“一圈两翼”地区联合3-5个区县合作开展培训。三是加强与知名高校、国家级干训网站、区县研训机构和基地学校的交流合作,共建干训师资资源库,开展课程标准体系研究;积极承办中小学校长和政府督学培训项目,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四是注重挖掘社会行业类培训项目,每年培训项目达10-15个;配合市语委办加大普通话培训测试力度,每年完成5000人以上的培训测试任务;加强与市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合作,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工作。五是逐步建成由200人组成的培训专家团队,形成地方特色培训教材,推出10-12个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学科品牌,筹建20-30个学前教育、中小学、中职教师培训企业实践基地。

(六)积极探索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深入开展内部治理结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服务改革,加强规范管理,提升行政效能。一是进一步健全依法治校工作体系、议事与决策程序,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运行机制,建立重大决策法律审查、风险评估和监督约束机制;逐步建立教授治学的学术管理、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努力营造尊重学术自由,崇尚宽松学术环境的治学氛围;进一步明确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工会、教代会、学代会等的职能和工作程序,及时采纳师生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统战、关工委、老龄委、共青团和学生社团组织作用,认真协调各方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二是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全员聘任合同管理。探索建立强化岗位、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岗位工作职责,建立部门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三是以实施绩效工资为契机,规范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根据“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正确处理学校人员经费与事业发展经费的关系,努力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后勤服务保障、管理运营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优化后勤资源配置,降低运行成本,增强保障能力,在稳定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五是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合理的职工福利保障制度和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体系;全力打造健康校园,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感和对学校的归宿感。

(七)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一是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依法、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教代会等议事规则和系(部、院)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务虚会、中心组学习、重大决策风险评估、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等制度。二是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考核等工作,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平、公开、公正选拔任用干部;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为重点,强化干部大局观念、协作意识,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三是继续开展“抓党建、促三风、建三高”工作,认真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发挥好党总支、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分管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分工包项责任制和二级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重点做好对财务、基建、组织、人事、招生就业等部门的监督管理,防止腐败问题发生。

各位代表!学校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实施,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凝心聚力谋发展,脚踏实地建本科,团结拼搏,攻坚克难,为把学校建成在重庆有个性、在西部有影响、在全国有声音的普通本科师范学院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关闭】 【打印】

上一篇:学校隆重召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