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理解与接纳,推动早期干预领域的发展,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生活幸福感,我校儿童脑与认知社团举办了“以玩具为桥·促干预之效”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项目设计比赛。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共收到130余份参赛作品。
比赛筹备阶段,社团工作人员积极投入,社团指导教师汪小瑜悉心指导,确保了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经过前期严格公正的评选,共计10份优秀作品成功晋级决赛环节。
12月6日,决赛于产教融合大楼306教室举行,研究院汪小瑜、李玥老师及三位社团负责人担任评委。
比赛决赛中,十个参赛团队围绕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能力发展状况,将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领域知识和自身实践相结合,从设计目的、预期干预效果及创意性等多个角度对项目设计进行了阐述。这些设计作品不仅富有趣味性,还巧妙地融入了早期干预的功能,旨在提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评选结束后,汪小瑜老师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点评。她首先对选手们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她从评估谱系障碍儿童能力发展的八大领域开始介绍本次比赛的宗旨。同时,结合选手们在项目中的展示,她详细分析了部分选手玩具设计干预的功效;最后,她还鼓励有志于服务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项目的同学继续努力,帮助这些“星星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为其成长之路点燃希望之光。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汇聚了同学们的创意与爱心,更展现了我校青年学子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设计既有趣又实用的玩具,同学们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干预项目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相关知识的了解。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有更多的爱心与创新汇聚成海,为孤独症儿童架起一座沟通内心世界和外界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