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3月13日,《中国青年报》以《县领导关怀负笈者 大学生不忘故乡情——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与本县籍大学生的通信》为题,报道了习近平与河北农业大学全体正定籍学生之间的书信往来。
采访组:在来信之后,听说习近平同志还邀请大家暑期返家乡作农村调研,实际体验家乡的社情、民情和发展。您能具体说说调研的情况吗?
曹兵海:那是1984年暑假前的一次同乡会上,肖玉良同学和大家说:“县委书记要邀请大家暑期回乡作社会调研。”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很兴奋,当时就有二十多人报了名。县里预先为我们做好了调研方案,所以一放暑假,我们这二十多人就到县教育局去报到了。
当时的县教育局挺简陋的,在一个类似学校的地方办公。因为我们人太多,天气又特别热,教育局的同志就把我们带到了一棵梧桐树下,每人给了把椅子围坐在一起,也没有桌子,就这样开会了。我记得那是棵特别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我们所有人围成一圈就都在树荫底下了。
习书记到来后,跟我们每位同学都握了手。之前我们没见过县委书记,一开始大家都感到特别的拘谨。我记得习书记当时穿着一件海蓝色的短袖衬衫,干净整齐,发型精干,笑脸盈盈,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习书记先是与我们进行拉家常式的漫谈,他说话语速较慢、言语温和,特别平易近人,我们的拘束感瞬间就无影无踪了。
这次我对习书记的直接印象比上次来信的间接印象要更深刻:一个是因为这个县委书记非常年轻,那时他刚30岁,也就比我们大七八岁;另一个是习书记高大帅气,尤其是他的手特别温暖——那种厚厚的感觉,跟我们讲话一点儿“官架子”也没有。当时教育局也没有给习书记准备桌子,他就拿把椅子坐在我们中间,给我们作动员。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和习书记这次面对面的交谈对我后来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
采访组:这次动员会上,习近平同志和大家都讲了什么呢?
曹兵海:习书记与我们座谈了近两个小时。习书记讲了很多,既讲了这次调研的背景意义,也讲了做好调研的方式方法。他没有稿子,坐那儿就直接开始讲,很生动,不枯燥,非常实在,又有高度,大家听得很认真。那时候也没有人录像录音,现在找不到当年记录的笔记本了,真有点儿可惜。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习书记讲学习。他说,我们学东西要学无止境,所有学到的东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学习的同时要想办法应用,在应用中再总结,再用于学习。搞这种乡村调研,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后来我自己当了老师,越来越觉得习书记讲得有道理。知识要学,学了之后就要用,知识就会越学越深,即便是刚开始学的知识,也会找到能应用的地方。
习书记说,大家搞调研,既可以深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发现很多课堂之外的事情。他举例说,不要小看了一粒化肥,化肥的用量、离根的远近、播种的深浅、用肥的时候浇不浇水,化肥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通过调研发现的问题,对我们正定的发展有作用,对你们自身的提高更有作用。
在谈到如何调研时,习书记还特别强调,调研不要只看表面的东西,而要通过表面的东西发现背后的机理,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寻找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就一定会用到大家所学的知识。他风趣地说,你们去调研,可能开始群众不欢迎,那么,如何让群众欢迎你就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
最后,习书记还说了两点:第一,没有一分钱补贴,大家自带干粮;第二,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骑自己家的自行车去调研。那时候,习书记有个爱好就是骑自行车,乡村开车也不方便,他就喜欢骑着自行车走村串乡地调研。
采访组:在这次调研动员会上,习近平同志是否给大家介绍了县里的情况和发展思路?
曹兵海:习书记在正定时,曾在《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知之深 爱之切》一文,文章写道:“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作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