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组:曹兵海教授,您好!1983年12月,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给河北农业大学正定籍的学生写了一封信。作为当时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在校生和事情的亲历者,您能说说当时收到信的情形吗?
曹兵海:好的。我是1981年秋到河北农业大学读书,1985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年底,河北农业大学正定籍的同乡要组织聚会。这次聚会,我们邀请了正在河北农业大学进修的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吕玉兰参加。吕玉兰同志是当时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1982年9月她到河北农业大学农经系进修学习。其间,她就住在女生宿舍,平时和我们正定籍的大学生交流比较多。
那天聚会前,我们同乡会的会长肖玉良和几名同学一起去保定火车站接吕玉兰。吕玉兰来到学校就请我们到路边的饭铺坐下,为大家点了包子,自己从书包里拿出自带的馒头、咸菜。吕玉兰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兴奋地说:“县委书记习近平给大家捎来了一封信。”随即她让肖玉良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了习书记的来信——
你们好!
玉兰同志曾同我谈过你们的情况。我作为在你们家乡任职的县委书记,过去对你们一直关心未及,深感抱歉,望得到谅解。
我想,当同学们课余饭后,晨明夜静之时,一定是非常挂念家乡的。这里我想高兴地向大家报告,今年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建设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初步测算,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可达18200万元,比去年增长28%;工业总产值可达8755万元,比去年增长35.7%。以同学们最关心也是联系最密切的农村而言,可以说是全面大发展。今年粮食亩产1300斤,总产可达42700万斤,比去年增产16%;棉花预计亩产160斤,总产可达2240万斤,比去年增产81.8%;社队企业两级纯收入可达2200万元,增收11%;社员家庭副业纯收入可达6400万元,增收12%;全县可分配总收入可达17300万元,增长42%;社员人均收入(含集体分配和家庭副业)可达380元,增长25%。上述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我县的经济工作已经逐步纳入商品生产的轨道,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机构改革等其他各项工作都在顺利开展。可以说,依靠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个政通人和、百业欣欣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有困难,有阻力,有缺陷,不可能尽遂人意。特别是在农村,文化落后、科技落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陈旧的小生产经营方式的束缚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而要改变这一切,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农业,靠什么?很关键的一条就是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就是靠掌握这些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虽然“科技热”的浪潮正在广大农村蓬勃兴起,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人才更不足啊!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农大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农村。可以说,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盼望着你们早日以优异成绩成就学业,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挑梁扛柱,竭智尽才。
古人“十年寒窗”,是为了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这一套陈腐的观念,当然为我们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不齿。相信同学们都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都有着奋发图强、献身四化的远大志向,一定是不会辜负这“黄金时代”的宝贵时光的。
祝同学们学习顺利!
你们的同志 习近平
1983年12月18日
读完这封信,现场掌声响起,大家欢呼雀跃,心情非常激动。这一情景就像是发生在昨天。大家一一传阅来信,后委托肖玉良同学妥善保存。
采访组:您和同学们看完习近平同志的来信有什么感受呢?
曹兵海:大家看完信后十分激动。收到习书记的这封信,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惊喜。这封信代表了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对我们正定籍同学的关怀,体现了习书记对人才的重视和珍爱,使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与我们肩负的责任。
习书记的来信有两点对我们触动很大。一是习书记非常谦虚,信里说“过去对你们一直关心未及,深感抱歉,望得到谅解”,“这里我想高兴地向大家报告”,特别是信的末尾署名是“你们的同志 习近平”,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现在回忆起来仍然对这个落款印象深刻。二是习书记在信中说“农村迫切需要农大学生”,“家乡的40多万父老乡亲都在翘首以待”,让我们感受到“挑梁扛柱”的责任,增添了“奋发图强”的力量,激发了“献身四化”的决心。
来而不往非礼也。后来我们商议,请肖玉良同学执笔给习书记回信,表达我们的感动和决心:“尽管我们现在的知识面还很窄,但是如果咱县生产在农艺、农技及农经管理方面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还是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与你们一起研究,或者利用在校的有利条件,请老师帮助解决。”事过不久,我们就收到了小客村的农民发来的求助信息:“正定小客村种植的苹果树树龄已经十几年了,正处于盛果期,但果树一个劲儿疯长,就是不怎么结果。”接到求助信后,我们园艺系的师生齐上阵,出手一修剪,第二年果树便果实累累。
1984年3月13日,《中国青年报》以《县领导关怀负笈者 大学生不忘故乡情——中共正定县委书记与本县籍大学生的通信》为题,报道了习书记与河北农业大学全体正定籍学生之间的书信往来,并全文刊登了这两封信。
习书记不仅给我们河北农大的正定籍同学写了信,而且也给全国各大学的正定籍同学写了信。在给各大学正定籍同学的信中,习书记表达了殷切的期望:“国家需要你们,正定的各项建设事业同样需要你们,家乡四十五万人民热忱地期待着你们,殷切地希冀你们为正定繁荣出力献策。”他表示,如果毕业以后在外地工作,希望同学们能尽量想办法和家乡挂钩,为家乡作贡献。如果能回家乡工作,政府将尽可能地为同学们创造好的工作条件,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这些内容在报告文学《“而立”之年》中都有记载。这篇反映习近平同志主政正定的报告文学发表在1984年7月的《河北青年》上,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