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2018年工作总结
2019年01月04日 12:07  点击:[]

2018年,党委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落实学校2018年党政工作重点,在“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成就学生价值”工作理念引导下,积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体系,服务学生发展,成就学生价值,引导学生实现“1+1+N”成长发展目标。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一)注重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

围绕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构建“五维共育”协同育人体系,通过周末教育、党团活动、网络引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校获评2018年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有3个项目入选全国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推进“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开展学生党员服务站,采取“1+1+1模式”(即1名实践导师、1名理论导师、1名站长),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搭建信息平台,注重管理育人

加快推进学工信息化系统建设,通过“奥蓝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搭建,重构了学生宿舍、节假日去向返校动态调研等常规管理的工作流程。采用“资助困难认定模型”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在心理咨询帮扶中采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为学生提供线上预约咨询功能,提高了资助帮扶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准度,同时保护了学生隐私、维护学生尊严,彰显了信息技术的伦理属性。

二、突出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学风建设,浓郁学生学习氛围

(一)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建设机制

制定和完善了与学风相关的32个规章制度,加强学风建设规范管理。深入开展“五不五进五抓”学风建设专项行动。“五不行动”的治标性工作初显成效,学生晨读出勤率99.2%,课堂出勤率99.7%,98.8%的班级学生上课积极听讲,勇于坐前排听课;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上课睡觉的现象较为罕见、沉迷于网络现象较为好转,尤其是在2018年秋季学期不良学风现象基本杜绝。“五进行动”的引领性工作持续向好,学生晨读出勤率达到99.2%,全年进图书馆人数达到17.8万人次,生均借书量达10册。2019年报名考研的人数达到909人,报考率27.1%,报考人数较往年增加了42.5%。

(二)树立朋辈典型,浓郁优良学风

引导学生争创学风建设先进集体,2018年重庆市先进班集体7个、“学习型寝室”181个;引导学生争创学风建设优秀个人,2018年重庆市三好学生18名、优秀学生干部15名,优秀大学生毕业生42名、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5名、创新能力提升个人16名、优秀毕业生42人。积极开展国家奖学金公开评审、开学典礼、五四表彰、“校领导奋斗人生第一课”、毕业典礼、阅享讲坛、阅享课堂、十佳学子报告会、社会实践总结会等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三、围绕服务学生工作理念,加强指导帮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聚焦精准帮扶,强化资助育人

重视学生精准帮扶工作,设计并采用了“资助困难认定模型”,初步实现了困难认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同时制定《资助管理监管实施细则》,辅以保障精准帮扶工作的有序推进。认定贫困生档案4694人,核实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652名。扎实开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全年共计奖励资助人次22177人,奖助金额4591.58万元。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329个,同时通过临时困难补助、寒暑假困难学生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困难学生帮扶。落实“十三五”规划中“卓越成长奖励资助计划”,制定《大学生卓越成长奖励资助办法》并实施。加强资助育人工作,依托主题教育、主题报告等,加强学生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二)健全心理帮扶,引领阳光心态

健全“咨询、干预、活动、社团、课程”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和“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完成了“运动与健康”校级一流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先修模块开发,2018级学生入学前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组织2018级全体新生参与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对存在重度心理困扰或精神类问题的26名学生进行紧急干预。全年共接待学生个体咨询达200余人次。开展“5·25”心理健康日主题教育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心理成长论坛、寻找“最美微笑”摄影比赛、心理健康报告等,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心理健康,全年参与人次为3050人次。

四、纵深推进团学全面改革,加强基层团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一)深化团学改革,提升基层活力

修订完善了以促进促进内涵建设和学生成长为导向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共青团工作考评指标体系》。推进基层团建,构建“活力团支部”运行机制,引领“学习型”“互助型”“服务型”“发展型”团支部建设,在全校团员青年中组织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优化组织,推进学生干部机构改革,重构校团委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大学生美育文化与艺术实践中心四大版块学生组织。推进学生干部实习带薪制度,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学生干部培养。承办重庆市高校学生会主席岗位能力大赛,我校学生会主席获得一等奖。

(二)注重活动育人,服务学生发展

学生活动体系初具规模。坚持一二三课堂融合,形成了“两节四级五平台,一院一品铸特色”的学生活动体系,以“素质文化教育活动节”统揽全校校园文化活动,以“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节”统揽全校科技创新类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校级层面的活动参与人数达1万余人次,获市级以上奖项86项,“启萌创客团队创业项目——儿童机器人教玩具课程开发”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喜获银奖。深化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构建“班团+社团”网格化体系,规范学生社团管理,打造星级社团和精品社团,实现社团发展的精品化和特色化。今年继续开展我校8大主题品牌系列活动,坚持全员参与,坚持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开展每月两次的素质拓展课堂教育,并纳入学分管理。

五、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加强队伍建设,凝聚学生发展合力

(一)加强组织保障,凝聚育人合力

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制定并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辅导员考核实施办法》《辅导员职称评审办法》。全年开展主题教育公开示范课、辅导员工作沙龙,建设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4个,第二批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7个。举办了校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在市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我校获得重庆市二等奖1人、优秀奖1人。开展辅导员期末集中培训和外出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16学时,其中期末集中培训全年实现辅导员校内培训全员覆盖,送出辅导员参加培训60余人次。

完善指导服务,深化协同育人

将指导服务学生列入教师岗位工作职责,制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班级导师实施办法》规定,配备班级指导教师269名。为215个学生社团均配备1-2名指导教师,为18各学生党员服务站配备指导教师36个,推进全员育人。配备兼职心理咨询师10人,外聘心理工作导师2人。修定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明确了指导教师职责,按17学时/周标准计工作量。

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思路

(一)完善“大思政+大学工”工作格局

虽然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理念深入人心,但在有效推进过程中依然出现了育人意识不强、育人成效不足。结合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回归本分,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围绕“十大育人体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更多的育人动力,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与感染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职能部门协调落实、二级学院积极作为,全体教职工参与,管理部门、教学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

(二)完善“辅导员+导师团”指导队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两张皮”现象,表现为一二三课堂协同育人机制“脱节”的特点,即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主动延伸二三课堂的意识不强;二三课堂的育人体系主动对接第一课堂的方式单一。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培训、学历提升、职称评审、挂职锻炼、访学交流、沙龙研讨、名师帮扶等形式,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完善导师队伍建设配套办法,探索辅导员+班导师、班级导师+社团导师、班导师+工作室等工作模式,提升指导服务的实效性。

三、建立“信息化+大数据”工作平台

目前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机制尚未能完全建构,深层次地表现为无法通过学生管理有效促进学生教育,即不能很好通过学生的日常行为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很好结合学生管理的规律寻找学生教育的脉络。

本着“让数据多跑路,让学生少跑腿”的工作理念,继续推进数据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各类资源,实时监测学生的信息数据,在学生学业指导、心理帮扶、学生资助等方面持续关注动态、采集基础数据,为科学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精准化的信息数据支撑。

上一条: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生走读申请表 下一条:2018-2019学年度普通高等学校退役士兵学费资助申请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