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动态> 正文

【实践教学】以“工作室”制导向的实践教学

时间:2014-06-25 点击数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及重庆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建立的大背景下,我们将抓住战略机遇,整合各种资源,积极响应转型发展。

一是,积极回应企业需求,进一步明确应用型本科定位,构建适应重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结构。

二是,创新课程开放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兼职教师,推动“双师型”结构队伍建设。通过产学深度合作,成立专业课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主导的“工作室”制教学,采取引进企业进驻校园和课堂走进企业的方式,实现开放教学。打破三、四学年周学时排课的学期制,把寒暑假作为学期的延伸,课堂授课和工作室实践的交替进行,实现延展教学。

三是,优化专业和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行业岗位群核心能力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能力课程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并探索能力课程时间前移,将课程体系的构成由通识课程(2学年)+专业课程(2学年)改为,通识课程(1学年)+通识课程为主专业基础能力课程为辅(2学年)+专业核心能力课程(1学年),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需求的高度吻合。

目前,与重庆电视台十七频道、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设立的“17影视编导工作室”、“课堂内外新媒体应用研究工作室”、“视传媒工作室”、“高清录播工作室”、“校园文化品牌工作室”和“WE工作室”。工作室弥补了传统实践教学在实训室开放时间有限、实训项目单一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将平时实训获得的专业技能得以全面、综合的运用,达到了学生培养与岗位能力需求的“零距离”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