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走心才能入心 创新形式让思政课不再“枯燥乏味”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04 10:12
  • 点击数:

拍快闪、微团课、红色故事会、红色景点导游讲解大赛......一系列新生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教育创新形式,打破了思政课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既“抓眼球”又“触灵魂”,极大提升了思政教学效果。据悉,设计这些创新形式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在思政课教学中早已打破了“一间教室”、“45分钟讲授”的常规模式,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建立“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模式,打造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思政课堂。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专题课堂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近年来,各大高校思政课不断改革和逐步推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课堂抬头率和参与度仍然是思政课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痛点”。

对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通过“云教学”、“中班授课,小组研讨”、“一、二、三课堂”融合、集体备课等手段,向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延伸,打造参与式、立体式思政课堂,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网络(Net)+课堂(Class)+实践(Practice)”NCP三位一体的浸润式综合思政课育人模式。


“云教学”融入课堂 重新定义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在互联网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各个角落的新时代,想要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打造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堂,需将互联网新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传统优势相融合。

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邦道教授介绍,该校积极引入云教学平台和云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自主下载并学习所需课程材料和课后习题等,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也激发了学生课外学习热情,确保学习不下线、不间断。教师通过“云教学”平台,可以查看学生在线活跃度及练习效果,即时获得过程记录和学生反馈。

同时,慕课等网上精品课程的打造,联通思政课网上网下教学,主题演讲、辩论、表演等多种课程形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不断涌现,提升了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重新定义了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据统计,该校在271个教学班,开展了20余项主题演讲、10余项主题辩论、30余项专题调研交流,牢牢抓住了新生代学生的目光,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满意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为进一步深化第一课堂,该校推进“中班授课、小组研讨”的教学模式。除“形势与政策”课程外,其他四门思政理论课,在271个开课教学班中,80人以下的教学班比例达97.42%。


“精彩一课”分享课堂活动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学生关心什么,我们就讲什么。”谈及如何让“高大上”的思政课程内容“接地气”,黄邦道教授透露了该校的具体做法,学校教学团队经过认真调研筛选,将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课程和教材,提炼出教学专题,以专题模块的形式挖掘和拓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此外,围绕学生感兴趣的“活”话题,学校推出了每学期一期的分享课堂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有机融合“一、二、三课堂” 让思政课“活”起来


除了向线上拓展平台和丰富资源,该校也在向线下做延伸。在将网络融入教学的基础上,学校有机融合“一、二、三课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造出思政理论课“网络(Net)+课堂(Class)+实践(Practice)”NCP三位一体的综合浸润式育人模式。

课堂时间有限,但育人空间无限拓展。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课程思政教学技能赛、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月一品”主题团日活动……为推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和系统化,该校多次举办了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实现思政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此外,学校还将思政教育深入到学生生活中,选派13名中青年思政理论课教师担任学生宿舍党员服务站理论宣讲导师,开展交流指导共104次。

据悉,该校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让思政“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堂”,推进“一、二、三课堂”协同育人。


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该校宣传部部长严国华介绍,学校在课外延伸中,充分利用重庆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到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陶行知纪念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观摩、调查研究,积极探索特色“情景思政理论课”教学。

在知行合一的“行走的课堂”中,思政课“活”起来了,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火”了起来。严国华部长表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无法走进学生的心。而‘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更能打动学生,达到入心入脑的育人效果。”


一群人打造一堂课 讲出思政课好“知”味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该校实施“教学导师+科研导师”双导师制,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任课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传帮带”,帮助思政课年轻教师尽快站好讲台。

据统计,2019年,教学导师深入青年教师课堂指导共计65次,科研导师指导撰写论文10篇,完成各类课题申报10余项。

同时,该校采取“以赛代训”的方式,组织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微课教学竞赛、“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展示等活动,促使教师取长补短、交流进步。


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供图 华龙网发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坚持实行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

严国华部长以“形式与政策”课程为例,介绍了学校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我校建立了专门的‘形势与政策’备课教师团队,集体研讨确定课程素材,并于每学期初召开集体备课会,包括学校党政领导在内的全部任课教师参与学习,使备课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

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后,该校课程思政改革成效显著。根据2017年学生调查反馈,学生普遍对思政课满意度有明显提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学生陈恺源说:“上课前,我一直对思政课有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但上了课才发现原来思政课也能这么有趣,随着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现在的思政课越来越吸引我,我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甚至在网上主动学习相关的知识。”

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教学工作与科研任务的双重使命,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教师们在抓教学的同时,也不忘抓教研,产出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

近年来,该校思政课教师共立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结项省部级课题8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世界哲学》等权威报刊及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此外,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邦道教授获“重庆市第六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竞赛”二等奖和“重庆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院黎世红副教授获重庆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宣副教授荣获重庆市“学习强国”风采展示高校组决赛三等奖等。(文/李婷婷 蒲静)



资料来源:华龙网 链接:http://education.cqnews.net/html/2020-06/04/content_50954341.html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