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部门首页  部门介绍  政策法规  招生工作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在线教学  党支部建设  全站搜索 
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正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
2018-10-09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资源和基本要素,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为激发教师教学创造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着力解决学生成长成才与优质课程资源供给、学生学习习惯与课程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根据《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0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示范引领、多措并举;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为实施策略,围绕优化课程内容、重塑教学形态、打造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享等重要环节,推动落实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和课堂革命,强化学习过程管理和实践育人,促进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科研与教学相融合,为专业内涵建设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夯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通过系列建设举措,更新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念,补齐课程资源短板、聚集优质课程资源,持续优化课程资源配置;逐步建立课程分类评估、持续改进的课程建设长效机制;逐步实现课程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知识生成转变;逐步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师范资源与非师范资源相互促进、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融合转化的育人格局。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40~50门目标明确、资源丰富、条件智能、教学精准、体验独特、学习高效的示范性高端课程;立项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特色SPOC课程30门左右,建成省部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4门;完成对通识必修课程、市校级一流专业核心课程、特色专业核心课程、大类招生专业基础课程等全部课程的首次评估;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运动与健康、沟通与表达、数据与洞见”等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建设与改革初步完成,建成10门左右双语课程。

三、主要举措

(一)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

更新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念,围绕“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资源聚集、教学形态重塑、教学效果提升”,推动课程形态、资源、流程与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通过针对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景适应性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实现课程实施流程的优化与重构、教学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教学信息的实时反馈。

通过“一流课程”建设,最大程度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内在潜力、学习动力,建设适用信息时代大学生思维模式、信息获取行为和互动方式的示范性高端课程和智慧课堂,为学校持续的教学观念更新和课程建设提供经验示范。 

(二)推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推动发挥慕课、微课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不同学生自适用学习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建成支持移动学习、网络教学互动、课程资源管理和数据对接的数字资源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建设,有计划推进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和微课建设,推动实现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等“互联网+”课堂教学新形态。积极申报省部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通过制定政策和激励措施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校内共享和校外推广应用。

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研究专长开发SPOC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实施通识教育模块化教学改革

充分发掘利用学校师范教育资源的传统优势,以“统一性与多样性、线上与线下、教学与服务、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基本原则,着眼于信息时代公民健康生活和持续发展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培养和思维训练,转变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身份、创新教学设计安排,分步建设“运动与健康”“沟通与表达”“数据与洞见”三大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通过设置新生入学前先修环节收集学生行为惯习、学习能力、相应基础和兴趣潜力等多维数据,实现对学生个体的精准画像,为入学后定制化的教学安排和资源供给提供依据,从而改革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评价标准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和志趣潜能的差异化教学,最终达成“人人参与、人人合格、人人发展”的通识教育目的。

(四)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

以“产出导向、能力转换”为基本思路进一步修订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建设学科通用型、专业基础型、专业方向型、探究型创新型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提升校外资源聚集和校内资源配置能力,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平台,逐步完善实验实训平台投入产出评估机制。大力推动与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建立校内岗位和校外岗位相互补充的实习实训岗位供给机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健全实践教学过程监测、成效评估和反馈改进机制,逐步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平台,持续提高实践教学效能。

(五)启动双语课程建设

着眼于提升师生国际视野,了解、掌握、借鉴国外相关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境外交流访学意愿,提升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专业外文文献检索能力,在中美、中英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中启动双语课程建设项目,鼓励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积极参与双语课程建设。围绕教学团队打造、教学资源创造、教学方法改造,积极推动双语师资的培训与培养、先进双语教材的引进与建设、双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优秀双语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双语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为双语课程建设在更为广泛的学科专业上实施常态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

(六)稳步推进课程分类评估

为从整体上推动课程建设,建立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机制,分步推进课程分类评估工作。以教学目标、学习材料、教学组织、学习评价为依据将课程划分为讲授式课程、实践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从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教学成效等方面分类构建包括学情背景分析、教学文档准备、教学资源创生、教学输入控制、教学成果产出等在内的全维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注重评估指标体系的价值导向功能和评估结果对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注重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各种教学数据、资料文档的过程性生成。通过课程评估,整体提升学校各专业本科课程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效能,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筑牢基础。

四、保障措施

(一)经费和岗位保障

学校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预算支持课程建设。一流课程建设经费支持办法参见学校“一流课程建设方案”,其他建设项目经费支持办法由教务处研究确定并报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经费使用办法按《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质量工程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执行。

学校同时为一流课程、通识模块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岗位配备支持。

(二)政策保障

学校将课程建设纳入教师个人教学业绩登记、一流专业建设和校内专业评估体系,通过完善机制和绩效考评,激发学院和教师课程建设积极性,确保课程建设质量和数量的稳步增长。


附件【重二师发〔2018〕326号 关于印发“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的通知.doc已下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