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主页  >   新闻  >   正文

部门主页

【与吴泽涛一起抓马】高研班的第六天。原型

发布时间:2023-12-08    点击数:

本体 空间 工具 镜子 范式

——风 土 水 火 边界

@全欣

“没有终点 新的起点”

“杜斯的脸红”

“加里克的创造”

“麦克白夫人的承受”

“李尔王的孤独”

“哈姆雷特的冲动与犹豫”

“奥赛罗的病态”

为什么会有“明天又一个明天”

为什么会有“偷搬着这种琐碎的脚步”

“经济法则隐私法则谎言法则的验证”

“莎士比亚激情的幻梦”

“是创造”“真≠真”

让我震撼了!

要有感知,一些都因感知才存在啊!不然什么也没有了!这是我今天想对自己说的话。

感谢吴老师能在我进化成木偶人的道路上拉了我一把,很感动很激动!今天的内容很“难”,也很“简单”。接下来的训练中,我将带着今天的感受,告诉自己,简单点。然后继续前行!

@唐朝的糖🍬

对,我们正在慢慢变成木偶,慢慢的在生活的奔波中停止思考,停止感知,变得麻木,在开始走向固化,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感恩遇见吴老师,庆幸能听到吴老师的分享,有了自我的觉醒,并且再次有了阅读的欲望。以前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总是喜欢在里面去寻找一些经典的名句,而忽略了作品整体感,没有体验到它的结构,更没有感知他的节奏,一部好的作品就是在探索和揭示人类灵魂的真相,而我在阅读当中却忽略了作品中最根本的重要性。这就是魏老师跟我讲的,一定要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感恩遇见两位老师,此生的庆幸!

@昼川

第六天,今天的关键词是“清晰和困顿”老师今天讲了原型,前面几天的内容就像砖一样,全然的融合在了一起,也让我产生了新的疑问,于是乎又打破了前段时间建立的认知,体悟到了老师说的不断打破,很庆幸自己在这个年龄段能够接受老师的教导,就像老师说的,这让我意识到自己曾经处在什么一个危险的位置。再次用前面课程提到的话:“需要产生情绪,情绪产生行为,行为产生认知,认知影响需要”不断打破认真创造新的认知,影响新的需求。

@翠莲

翠莲第四天:

今天终于见到“原型”的本尊了。虽然老师说得简单。结合前面几天的学习好像是挺简单,但是总觉得自己的理解不够完整。我们知道了创造性原型模型需要建立结构。也知道了这个结构由一个水源头(也就是感知到空间里的所有存在)和两大脉络:学理脉络和时间脉络!在我看来困惑就困惑在学理脉络上,只能根据这几天的学习来总结到:

戏剧的本体——活人演活人给活人看;

演员的两个要素是精神和工具;

宇宙(戏剧艺术的)三大法则;

以上几点是这几天基本上从认知上理解和消化了的!但是总感觉艺术的精髓和真理还有好多等待着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这需要大量理论知识来丰富自己(任重而道远,只有今后慢慢从书本去汲取)

时间脉络确实是老师一点就通透了,这也跟前几天老师大量的分享和灌输密不可分。吴老师用咱们中国人最能理解的风土水火和边界来形容!让我的脑子里一下就有了画面,也恍惚间感知到了“原型”至于我的感知是不是真,是不是全然,我想通过后面的训练,老师会引领我们,让我的身体为我寻找答案,感知全然。就算没有答案,我也可以自己去创造!

吴老师辛苦了!

今晚在家跟姐姐姐夫和几个朋友聚餐,在吃饭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俨然吴老师附身,居然跟大家聊到每个对真相的感知以及创造力对我们每个人具体的影响!这是真的对老师臣服了!

@樾姑娘

创造性表演“原型”模型课堂手记4:

关键词一:“真”。愿意相信真:纯真,童真,天真,并守护“真”。两颗心打开的时候,是极动人的~~

关键词二:“崇高”。抽丝剥茧,建立学科体系,难度之大、勇气之厚、孤独之深,是震撼人心的~

关键词三:“俯瞰视角”。体谅众生。

关键词四:“新知”:各表演方法派别的优缺点,要为我所用,好的研究应该有的全方位的认知,独立的批判视角~~

p.s.没有听到下午的“原型”,听到欣欣的留言,看到同学们的分享,感觉,“原型”,其实换一个说法,不知道是不是我经常给学生说的:“最高技巧就是没有技巧~~~?”

@才七

艺术是从容优雅的,太用力,太沉迷,这种失控的状态不能称之为艺术。另外,思维方式极其重要,用单一的线性思维去思考很多问题,是悖论理解不了,阅读要用脊椎骨,但看的其实是眼睛,这是相悖,又是事实;人喜欢秩序,身体是结构,可生命是无序的。这种种矛盾,是被大脑自己给卷住了,大脑的思维理解不了,所以就不用大脑,大脑只为身体其一,全身去感知的事业,仅仅交付大脑去处理,只会死机导致错误。老师曾跟我讲过,留学的目的,就是学习人家的思维方式,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下,他们是由何种思维创造出的这些事物。延伸到老师的模型,第二次听,在原有架构上又丰满许多,老师的理论+实践,包含的正是身体全部,脑为镜,令人在情景中自我映射出一个像,将自己从疯狂的边缘有意识地拽回,使得艺术变从容而不是无休止的放纵,“宝树挂玉衣”,身体是轻盈的。当身体的物理动作产生化学变化导致心理活动的产生时,人自发的将情绪通过不同工具,身体,文字,音符,颜料等自然的流露,那便是有力量,动人的艺术。

@王怡

谁能给你质疑权威的勇气?

或许,我们习惯了接受,如同习惯了弯腰捡拾成熟后自动掉落在地上的桃子。

仰头需要力气,反抗得付出代价。

有很多谎言包裹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困难,畏惧困难、恐惧“死亡”。

今天的课程,再一次从身体、心灵和感知的角度,让我们反思所有行为的动机。

“不要忘记为什么出发”,这才是勇气的根源。有了这份勇气电源,我们才敢于为了目标,追索、寻找、突破,甚至是质疑。质疑眼前看到的、质疑众口传颂的。不是要质疑一切,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真实感受一切。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敢于质疑,才有机会到达目的地。

谁给你质疑权威的勇气?出发的初心、全身的感应。

@安得

今天呢,非常的累。最近有新看到一些戏剧作品,发现去掉套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表演中去掉套路可能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刺激,感受外部环境的一切变化,可能多一个光少一个光在你面前都是不一样的。另外的感触就是提问老师清空这个问题时,老师跟我说理事圆融。如果脑袋明白这真的有好处,那么精明的脑袋必然会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