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简介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是重庆第二师范学院设立最早、积淀最深的学院之一,始终秉持“立足地方、服务健康”的办学理念,紧密围绕大健康产业发展谋篇布局,致力于培养医药食品健康产业应用型人才。学院高度重视知识创新,注重应用能力培养,形成了以药学、食品、化学为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格局。学院开设有药学、药物分析、应用化学、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化学(师范)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市级一流专业;现有学生1600余人。
引育并举,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37.1%,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6.6%;柔性引进韩国籍院士1人。引入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市医药工业研究院、市中药研究院等近十名行业专家来院任教,聘有行业兼职教授20余位。建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3个。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人荣获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人获评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3人入选重庆市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人获评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评巴渝学者青年学者;近20人先后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理工大学、釜山大学等海外知名学府学习深造。
需求导向,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办学资源条件不断优化。现建有化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及药品食品专业各类实验实训室共计63间,实验教学场地面积近4000m2,拥有基础、专业实验教学中心4 个,校企共建实验室2 个,数智大健康食药开发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1个(2024年获批),食品药品教学类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智慧教室4间,拥有气液相色谱仪、红/紫外光谱仪、气质联用仪、扫描电镜、电子舌(鼻)等2000余台/件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5500万元。
面向应用,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建有重庆市功能性食品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功能性食品研究工程技术中心、重庆市功能性食品研发工程实验室、三峡库区特色药用植物功能物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三峡库区道地中药材野外观测研究站等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另有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所、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和3个校级教学团队。2021年,获批重庆市示范性现代大健康产业学院。近5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重庆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5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食品科学等期刊上发表高质量论文24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
开放办学,对外合作拓展深化。积极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新局面,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韩国车医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有合作研究与交流关系。经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学院发起成立有重庆市食品药品安全教育研究会;是重庆市食品工业协会和重庆市医药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与重庆市内外的60余家检验检测、食品、药品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0余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或实习基地共建协议。
立德树人,育人质效稳步提升。学院教风优良,学风浓厚,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较强,毕业生就业市场有保障。近年来,学院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维持在90%左右,毕业生考研升学率约25%,多年位居全校榜首,已有400余名学子被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高校和西班牙巴萨罗那自治大学等海外高校录取攻读硕士研究生。学院多次被评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团学活动先进集体”。
多年来,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和学科专业建设不断加强,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已为基础教育战线、食品药品行业培养了9000多名优秀人才,为全国20多个省(市)培训了1000余名中小学国家级和省市级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