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中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委员会关于制定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事业,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特提出学校“十三五”规划建议。

 

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做好“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需要认真总结“十二五”乃至六十余年来的办学经验,深入分析“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确立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工作总结

六十余年来,学校始终以主动服务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表现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责任感与历史担当,体现了“锲而不舍、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和“负重自强、创新求真”的校风。“十二五”期间,学校顺利完成了“征地、建校、改制”等一系列重要任务,确立了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教育学为核心,以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为拓展,初步形成面向教育服务、营商服务和健康服务三大领域的学科专业集群;以学前和小学师资培养为基础,引导各相关专业共同关注0-12岁年龄段儿童的教育、健康、生活、娱乐和文化需求,初步彰显服务该年龄段儿童成长发展的办学特色。同时,学校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平台打造、对外开放合作、继续教育拓展、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以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学校以章程建设为核心,有力推动内部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为“十三五”工作的布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教学资源日趋紧张,主要办学指标与国家本科合格评估标准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此外,传统的人才培养思维还有较大惯性,学科专业集群程度不高,优势和特色不明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效有待增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摆在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首要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迫切需要高等教育领域调整发展思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使高等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重庆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提出了要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加大社会建设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要求高等院校发挥应有的作用。

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从多个方面赋予转型试点高校更大的自主权,要求转型院校调整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从高校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改革,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应用驱动、实践驱动的创新能力。

(三)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要求和“五位一体”的建设思路,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把学校建设成为重庆有地位,西部有影响、全国有个性的合格普通本科院校。

落实这一指导思想,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作为重庆首批转型试点高校,“十三五”期间,学校要进一步凝聚整体转型发展的共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应用技术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支撑,以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引领,持续推动学校整体转型发展。

——坚持综合改革。以提升服务效能和激发院系活力为目标,着力破解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实施综合改革为手段,加快治理结构、专业体系、基础设施的结构性变革;以应用型培养模式创新为着力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坚持开放办学。以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人文社科基地和实验实习实训基地等为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项目实施为驱动,密切与校、政、企、会的联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拓展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依法治校。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学校章程在治理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坚持依法办学、依章治校,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构建和谐美丽校园。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努力争取研究生培养资格;办学规模基本稳定、转型发展成效显著、办学特色初步显现;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十三五”末教职员工平均绩效收入达到全市高校平均水平,师生员工成就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顺利通过合格评估。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十三五”期间顺利通过合格评估,为学校进一步争取研究生培养资格奠定良好基础。

——着力打造办学特色。以转型发展为统领,强化专业集群建设,融通师范与非师范教育,培育具备师范特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围绕服务0-12岁儿童成长发展,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一体化机制,形成服务面向上的特色;改革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服务教师发展的能力,打造面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培养培训特色。

——努力成就师生发展。以综合改革为抓手,实施“南山人才工程”,完善人员聘任、岗位管理、绩效评价和薪酬激励等制度体系,使每一位教师在学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实现自身发展和价值提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教育教学资源,统筹一二三课堂培养,实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个性化指导,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空间。

二、“十三五”时期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破解难题、增强动力、厚植优势,是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

(一)推动学校整体转型

“十三五”期间,应当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开放办学格局和拓展继续教育领域等方面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推动学校整体转型。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把学科专业布局作为学校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资源禀赋,注重学科专业间交叉与协同,对接区域行业产业升级,着力构建跨学科、跨院系的教育服务、营商服务和健康服务学科专业集群;深化与政府、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互动,大力加强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人文社科基地和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出标志性成果,培养高水平人才,打造服务0-12岁儿童成长的特色专业集群;加强对未来区域发展和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预测,建立健全专业评价及动态调整机制,保持专业设置的前瞻性,提升学校办学竞争力。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和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学位授予办法,统筹一二三课堂培养,强化核心课程的整合与重构,增设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模块化课程和适应产业先进技术的实验实习实训环节;适度降低必修学分,增加学生选择专业、课程和个性化定制学习模块的机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和参与式教学;加大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基地和跨学科专业实验实践平台的建设和开放力度,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实验计划、课赛结合计划、先进实习实践计划和众创支持计划等,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南山人才工程”为统领,实施以具有深厚行业背景、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和博士学位教师为主的“三百人才队伍建设计划”,使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探索建立岗位年薪制、职业年金制等薪酬激励模式,制定教学、科研和产研合作等专项激励政策,完善各类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以人才聘用、岗位管理及绩效评价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中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等,营造教师成长发展良好环境;稳步提高教职员工基础性绩效水平,大幅提高各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收益,使教职员工切实感受到学校事业的发展进步。

——扩大开放办学格局。充分利用校董会、校友会等平台,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企业支持,引入外部资源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绩效评价,提升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更好地实现资源要素的集聚,加快完善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校际合作,鼓励在校学生有计划开展访学活动,增强自身个性化学习与成长体验;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大项目、渠道和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综合引智平台为代表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拓展继续教育领域。强化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制定多样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和个性化、特色化教师提升计划,提升服务教师发展的能力;瞄准区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探索建立教育-就业“旋转门”机制,发展面向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继续教育,实现对职业发展、终身学习的有效支持;大力促进产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主动承接地方、行业和企业的继续教育任务,成为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高度认可的高水平继续教育基地,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深化管理改革

以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活力为目标指向,推进体制机制变革,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实现管理扁平化、院系实体化、平台运营化,构建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以管理扁平化为切入点推动管理服务部门转变职能。按照“压缩层级,规范职能,强化考评,提升效能”的改革思路,优化调整内设机构及业务流程,探索依就低原则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改革,提升管理效能;按照“权责相称、事财匹配”的原则,梳理行政管理部门责任清单、权力清单、专项任务清单和预算设置方案,将学校的重大发展目标、年度发展计划、主要工作任务与部门的责权利挂钩,推进部门职能转变;完善以服务满意度测评、绩效评价和目标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考评激励机制,提升各部门面向教学院系的服务、指导与评价的能力。

——以院系实体化为关键点实现两级管理体系更加优化。加强和改善学校预算管理、审计监督、目标考核及绩效评价等宏观管理与调控,推进院系成为教学科研实体,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调动院系创新活力;赋予院系在人、财、物和事务等方面必要的自主权,鼓励院系创新管理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和提升管理水平;推动院系创新发展思路,把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拓展产学研合作,统筹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教师成长的激励导向,加强教学科研和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切实提升专业竞争力。

——以平台运营化为着力点促进资源配置绩效不断提升。探索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各类科研平台管理运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促进各类资源向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等平台集聚,提高协同创新能力,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提升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改革管理服务和后勤服务模式,重组业务流程和权责配置方式,积极推进自助式、一站式等平台化服务模式建设,有效降低人员和各类能源、资源消耗,提升服务满意度水平,方便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

——以体系网格化为支撑点完善学生成长发展管理服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网格化”学生教育管理体系、搭建“组团式”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专业化教师服务团队,提升服务学生成长发展能力;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发挥课堂教学和班团组织作用,构建分层递进式主题教育体系,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观念,形成全员育人的高效化工作格局,整合资源,提供贴近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服务;实施多渠道、多形式的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树立多方位、多维度的学生成长发展典型榜样。

(三)完善保障机制

进一步提升资金和资产管理效能,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达成建设目标;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学校转型发展和合格评估提供物质保障;加大校园建设投入,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良的校园学习生活条件。

——科学管理资金资产。实施刚性预算管理,逐步加大一般项目预算安排的比例,积极构建资金管理权限和使用绩效评价相关联的机制,提升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各类专项项目的遴选、评议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财经委员会的统筹平衡作用,形成高质量的决策咨询建议,实施积极的融资策略,拓展渠道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各类项目的及时推进和建设成效;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制度,规范招标采购程序和合同订立、验收入账等环节的管理,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资产配置使用绩效评价,加强经营性资产的产出效益分析,努力实现学校资产的保值增值。

——切实加强条件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市级各类专项建设支持项目,统筹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和跨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以专业群建设为引导,围绕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积极引进行业、企业工作室进校园,以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习实训环境;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实施学府大道校区改造计划,建成南山校区综合实验大楼;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进程检测等广泛应用,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尝试建立“慕课”学院。

——努力建设美丽校园。以“智慧、绿色、人文、和谐”为主题,建设美丽校园;建设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校园,实现无所不在的信息服务综合化和智慧化;树立节能、减排、环保、健康的“绿色”理念,通过设施设备改造优化、管理效能提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确立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实施学校中长期校园文化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强化文化标识,建设人文校园;以尊法、学法、用法和守法强化法治思维,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为核心,形成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和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对学校各项工作管方向、谋大局、议大事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全面提高党委对学校决策与管理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强化党总支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为导向,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按照精简高效、人岗相适的原则,根据学院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配备领导干部,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培训提升等制度,完善干部考核、激励和问责等机制,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干部队伍,全力以赴推动各项事业,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关闭】 【打印】

上一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子规划

下一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