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度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1-02 16:05
  • 点击数: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度管理工作总结

 

2017年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之年,也是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学院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全国全市和我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根据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结合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任务,夯实基础,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现总结如下:

一、 工作机制建设

1. 健全管理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学院党政联席会、直属党支部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部门工会等组织机构。制定并落实了行政管理岗、教研部主任及专职教师岗位职责,确保院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科学设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和“思政教研部”两个教学研究部。选配政治素养高、教学效果好,科研水平强的教师担任教研部主任,完善教研部职责,最大限度发挥教研部的教学研究功能。

2. 完善工作规范,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学院《党政联席会制度》、《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办法》、《学术委员会工作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议工作小组工作办法》、《教研部工作管理办法》等工作规范共10余项,为学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硬件设施及文化建设

夯实硬件基础,提升文化形象。建成思政课“新媒体电子集体备课室”两间,用于组织专兼职教师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新购置教学图书和音像资料50余种,为教学提供硬件资源保障。完成学院会议室建设、学院院旗、院徽、院标设计、部门网页建设,完成学院“信仰的力量”主题展览文化墙装修工程,结合学科特色营建浓厚的学院文化氛围。

三、调研交流

广泛调研交流,厘清办学思路。赴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重点围绕办学方向、思政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等问题,开展调研交流,学习优秀经验,厘清发展思路,明确办学定位。

四、队伍建设

1. 加快人才引进,加强师资配备。一是加快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近期计划引进博士3名,硕士5名,已成功签约博士2名;二是坚持专兼结合;三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思政〔2015〕4号)要求,推进校院两级领导干部上思政课讲台制度。全年校院领导干部承担思政课共计438课时,覆盖教学班117个,共有4名校领导、27名二级部门领导走上思政课讲台。

2. 重视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一是“送出去”。学院全年资助教师参与市内外培训项目8项,参培教师19人次,资助教师参加市内外学术会议5场,参会教师8人次。全年实现对院内16名专职教师送出培训工作“全覆盖”。二是“请进来”。聘请校外思政专家赴学院开展教学科研专题讲座5场。如,邀请重庆邮电大学马院院长代金平教授做“马院办学与思政教师职业素养”专题讲座;邀请校内专家做科研项目申报专题辅导,以培训工作为抓手,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三是“传帮带”。 建立新老教师一对一帮扶机制,现已结成4对“老带新”帮扶对子,新教师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稳步提升。

五、教学及课程建设

1. 规范教学运行完善教学管理学院出台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共25项,涵盖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巡课制度、听课制度、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制度、集中命题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以制度规范保障教学质量,保证思政课正确的育人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2. 修订开课方案,规范课程设置严格对照教育部思政课“05方案”,出台我校2017版思政课开课方案。新方案体现了三项变化一是课程学分及对应学时变化。“两课”所有课程每门增加学时数16-34学时,“形势与政策”由16学时增加至32学时,学时数增加1倍。5门课程学分及学时均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开课顺序变化。结合学情,遵循课程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内在规律,重新设置五门课程开课顺序,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性。三是班级规模变化。变革大班教学模式,广泛推进中班教学,稳步试行小班研学。“概论”等4门思政课班额均严格降至100人以下,“形势与政策”平均班额由上期的380人降至128人,以中班教学切实保障课堂教学实效。

3. 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根据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2017版)》,结合办学实际,稳步推进四项教学改革

一是“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中班教学,2017年秋季学期,开课教学班由春季学期的19个提升至71个。建立起一支由校院两级党务干部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授课教师由春季学期的5人增加至38人。切实解决了以往长期存在的“形势与政策”师资不足所导致的班额大、教学效果差等突出问题。

二是“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综合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结合课程、教材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提炼教学专题,以专题模块方式精讲重难点内容,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网络教学利用至善网4门思政课在线课程,加强网络学习监控力度,提升网络辅助学习深度;实践教学依托思政课综合实践项目,推出“办一次爱国爱党活动”、“读一本古今励志名著”等六项主题实践活动。发放《思政课综合实践手册》共计6900余册,实现六项实践活动对大一、大二学生“全覆盖”。建立起实践教学参考资料库,涵盖经典育人影视76部、励志名著参考书目75篇、爱国教育基地参考名录16个,资料库参考资料按学年更新。

三是教研活动改革。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促进教师之间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按照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备课组长)、“六统一”(统一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重难点、教学进度、作业要求、考核要求)和“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实践)要求,本期以课程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共计26次,集体备课成果已真正成为激发教师教学活力的“点子库”。

四是考试改革。打造过程考核为主、期末考核为辅的考核新模式。过程考核涵盖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实践学习三重维度;期末考核建立开放性试题库,学生在《实践手册》中完成作答,全部采用案例分析、观点阐释、心得感悟等开放题型,重点考察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政治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情况,实现“知识考核、能力考核、觉悟考核”三者有机统一。

4. 搭建竞技平台,促进教师成长。成功举办本年度学校思政课教学技能竞赛,落实表彰奖励,以赛代训,在全院形成赶超比拼的良好教学竞技氛围,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提升。

六、科研及培训

1. 打造科研平台,凝练科研方向。成功申报校级科研平台“互联网+青少年德育创新中心”,围绕学校“服务0-12岁儿童成长发展”的办学定位,开展交叉研究与应用研究,与全市其它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科研上走错位与特色发展之路。

2. 搭建科研团队,合力开展课题申报。本年度我院教师成功立项省部级课题9项、校级课题6项。包括市中特理论研究中心重点课题2项(共获资助20万元)、市教科规划课题5项(含重点1项)、市高等教育研究课题1项、市社科联博士培育项目1项,承担校级十九大精神阐释专项课题5项,并围绕课题发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10余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大幅提升。

3. 承担教育培训,扩大办学影响。成功中标市级培训项目《重庆市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坊研修培训》,实现学院培训项目零突破。通过对此次36区县49名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满意度调研显示,学员对培训工作满意度100%,培育工作成效显著。

七、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的工作思路,从七个方面稳步推进党组织建设:一是加强党建统揽,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考核、同奖惩;二是严格组织生活,扎实开展党组织活动;三是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狠抓党员思想建设;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五是夯实思想文化阵地,扎实推进宣传工作;六是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推动教学科研稳步提升。七是结合思政学科优势,谋划培育党建特色项目。

八、工会工作

1. 坚持政务公开,实施民主管理。对部门经费收支账目、制度制定、评优晋级、绩效工资分配情况等及时向教师公布;对部门改革方案和规章制度广泛征求意见;对教职工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采取民主评议,并对结果及时公示。充分发挥了工会监督部门工作、参与部门决策的功能。

2. 彰显人文关怀,丰富活动形式。开展送温暖活动,组织慰问生病教工及教职工红白喜事,体现组织关怀。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如组织参加校球类运动会、参观新农村等活动,增强凝聚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总之, 2017开局之年,学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好意识形态教育及研究的主阵地作用,借党的十九大东风,夯实基础筑根基,凝心聚力谋发展,为服务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二0一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