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 工程建设  > 校园规划  > 正文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十三五”校园建设规划

发布者:发布日期:2018-09-30点击量:

校园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依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现实需要,对照普通高校相关建设标准,为将我校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配套、智慧环保、和谐优美的大学校园,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利于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为基本方向,按照“补充资源短板、优化资源配置、集聚优势资源”的实施策略和“把握规划布局,实现发展目标;整合校区资源,协调两区功能;拟定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项目”的推进思路,努力营造绿色、人文、智慧、和谐校园。

二、建设目标

依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以优化功能布局、合理配置资源结构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校园基本建设瓶颈。加快推进重点项目,使校园建设保持规模适度,两校区资源配置协调互补,教育教学水平承载力显著提升,人才培养配套环境更加优化,管理服务机制更加健全,突出校园地域特色和功能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小而美”的大学校园。

三、基本原则

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以“百年大计,质量为本”为基本要求,在校园规划和建设管理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学生中心,系统设计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加强校园布局、功能、环境和文化氛围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提升学生对学习生活空间的可选择性,对环境和人文的可适应性。

(二)服务需求,质效导向原则

校园建设项目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切实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效率、社会适应能力、条件保障水平和师生满意程度服务。

(三)质量为本,确保安全原则

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理念,围绕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实施规范,确保质量。树立严守安全底线意识,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维护社会稳定。

(四)管理规范,经济适用原则

建设管理力求科学规范,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管理过程做到要求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增强开源节流意识,用足用好各项建设资金,充分考虑节能需求。

四、主要任务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当前校园建设的短板,结合历史文脉,突出地域特色,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以基本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升华,以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为保障,统筹两校区的基础条件和人文环境,有计划分类别逐年实施推进。

(一)校园基本建设

科学定位两校区建设布局。学府大道校区基于约4,000人的学生规模,充分发挥地块区位优势,在设施改造和文化挖掘方面实现“提档升级”;南山校区基于约10,000人的学生规模,在配套建设和文化赋予方面实现“功能完善”,按现有规划推进建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合理配置两校区各类功能性建筑,重点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施及配套建设、以产学研为中心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改造、以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生活设施及配套建设、以绿色生态为中心的环境景观设计与改造、以节能环保为中心的公共基础设施运维与改造,利用和推广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着力推进重点项目按计划实施。

1.产教融合建设项目

项目全称“综合实验实训大楼建设项目”,选址于南山校区,计划2017年立项,建设期约2年,建设规模29,020平方米。总投资约1.259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0,000万元,重庆市地方配套资金2,5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92万元。

项目建成后,能满足约8,000人的教学、科研、实验、实训的需求。生均教学科研用房新增加约2平方米。

2.德促贷款项目建设

项目全称“利用德国促进贷款建设综合实验楼及教学科研基础平台项目”,选址于学府大道校区。建设规模约37,000平方米,资金来源为德国KfW促进性贷款,项目总投资(含土建和设备)约32,000万元,其中土建施工约13,000万元。计划2019年先期拆除图书馆、总务楼和接待中心等现有建筑,随后启动建设,建设期约5年,预期2022年竣工投入使用。

项目建成后,学校将具有集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和服务地方产业等多功能、现代化、开放性的综合实验实训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校教学硬件落后与不足的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青年教工公寓建设

项目位于南山校区,建设规模约 9,000 平方米,总投资估算 4,500 万元。预计2018年启动前期工作。

4.校园二期道路工程

项目主要实现校区功能完善,位于南山校区,西起第五教学楼,东至融园食堂,形成校区环道,总长约800米,路宽8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计划2018年启动前期工作。

项目建成后,现有土地将得到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提高土地使用率,扩大师生的活动空间。

5.儿童探索公园建设

项目选址于南山校区,位于拟在2017年启动建设的综合实验实训大楼东侧,占地约30,000平方米,总投资估算2,500万元。预计2018年启动前期工作。

项目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禁建房屋区域的土地,打造儿童探索公园,服务于0~12岁儿童教育、儿童发展研究相关专业集群。

6.校园整治改造工程

项目覆盖两校区,分批次逐年完成,累计投资约3,000余万元。包括学府大道校区学生食堂改建为自习室,学生活动中心改造、公共体育设施修缮工程、道路管网灯光改造、适老性宜居条件改造等;南山校区教室改建、环境绿化景观改造、电力改造增容、运动场灯光工程、一期工程消防报警系统及应急照明系统整改、各类建筑物维护保养与维修工程等。

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师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

7.实验教学场地改造

通过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平台、新华三集团云数融合科教创新平台、凤凰传媒合作平台等校企合作项目以及中英国际合作项目,引进横向资金约2,600万元,用于学校实验实习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的教学科研装备条件的改善。

根据3年滚动计划,学校将每年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建设资金约1,500万元,“十三五”期间累计约6,00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支持学科专业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

1.强化环境文化整体设计

指导思想:找准形象定位、突出师范特色、凝练学校精神、彰显价值追求、创设育人环境、凸显和谐共生。

南山校区按照“一条主轴、两条环线、四大主题功能区”的整体思路,注重既有校园环境的文化赋予,编制形成整体环境文化建设方案,分年度推进方案建设实施。

学府大道校区将环境文化建设纳入校区整体建设改造工程,注重在设施改造和文化挖掘方面实现提档升级。

2.推进南山校区文化建设

按照整体建设方案,根据财力情况,分步推进学校校门、校园主题雕塑(小品)、文化艺术墙浮雕等建设,形成具有学校独特风格和特殊文化价值的校园环境文化精品。

丰富教学楼廊道文化,通过布置名言警句、校园生活图片,师生休息设施,营造大学文化氛围。分步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走廊、景点、艺术长廊和健身设施等,使校园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具备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建成“校友林”特色人文景观。完成校史馆、国旗台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增加校史馆实物展品,改进展出形式,加大开放力度,推进学生校史教育制度化。

3.提升建筑物的文化内涵

校园建筑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的图片、景点、橱窗以及学术沙龙、学术园地等配套设施,使之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完善校区导视系统的升级改造。合理增加校区电子宣传屏、校区及教学楼导引系统、阅报栏等文化设施。规范学校各类标牌牌匾的规格、设计和制作。完成两校区道路、广场等场所命名工作。建成具有二师特色的校园导视系统。

加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维护好校园的树木和绿地,保证校园四季有花、四季长青。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使校园人文景点建设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4.使用学校形象识别系统

编制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优化校标、校徽、校旗的设计、制作和使用,规范校名标准字体及组合应用,规范标准色的使用,形成完备的形象标识系统。

制定相应制作技术规范和推广使用规范,利用各种事务用品、公文、公务用品、环境布置等形象展示载体进行宣传推广,逐步形成师生认同、社会认可的学校视觉标识。

5.加强文化环境秩序整治

制定和完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宣传文化活动管理规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关于校园横幅、张贴物、展板(展架)等宣传品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对校园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秩序、宣传标语和广告等的日常管理,保持校园环境整洁,不断提升校园环境的文化品质。

(三)智慧校园建设

以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建立数据驱动的信息化平台、构建微服务信息系统、推进智慧化应用为重点构建智慧校园。

1.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

优化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进现有校园网基础设施,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校园全覆盖,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全面开展搭建高速平台,满足师生泛在学习的需要。

建成学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实现数据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和调配,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云服务,为学校各类应用系统提供硬件支撑和计算能力。

2.构建数据驱动的信息平台

建立校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建立“校级主数据为基础,数据质量为核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校级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将信息化成果服务于全校师生,推进各部门数据共建共享。

构建丰富的校园信息采集渠道和数据应用模型。分析部门业务数据和系统数据,提升大数据在学校战略布局中的决策支持力度。通过数据的价值支撑学校的信息化战略,实现以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为导向的高校综合治理新模式。

3.构建大平台与微服务框架

通过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分布建设”方略,以服务为核心,建设以智能化的运作方式响应用户需求,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智慧型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微应用运营平台。以面向用户需求和服务为基础,为微应用接入、展现、管理以及开发生态等提供支撑,为师生等各类用户提供统一入口、一站式个性化的信息及应用服务。

构建数据驱动的应用模式。通过数据流及数据分析,围绕用户的行为发现、行为运行、行为影响绘制群体行为模式,提供合理的办事经验,主动推进事务办理过程。

4.推进智慧化应用工程建设

构建学校感知网络整体架构。感知网络赋予整个校园灵敏、高效、泛在的感知能力,通过合理规划,逐步建立覆盖两校区的信息采集、信息交换和信息服务感知分析系统。

建设两校区新建大楼的智能化应用项目。对南山校区综合实验实训大楼和学府大道校区综合实验楼进行楼宇智能化建设,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基本信息化需求。

推进智慧教室应用项目建设。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室,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人体生理数据采集、资产管理、环境智慧调节和远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应用实例。

(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深化学校“大后勤”管理服务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全面质量管理,通过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育人质量和管理育人效率。

1.深化后勤机制改革

围绕大后勤改革,不断提升校园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降低校园能耗。稳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完善和规范后勤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学校的后勤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后勤服务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完善后勤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推进服务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深化后勤服务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后勤管理新模式,健全服务保障和监管体系。

2.创新服务保障模式

以校企联合运营改革为突破口,构建餐饮结构多元化、经营品种特色化、空间环境多元化、餐饮文化丰富化的食堂运营模式。积极对接教育部“学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的优质服务认证计划,逐步推进饮食服务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认证。加强农校对接,逐步将联合运营和自营食堂打造成集师生餐饮、学习、交流于一体的“第三空间”和绿色食堂。

围绕提高外包物业服务水平,促进物业服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校园物业服务管理和保障机制,打造“服务师生共同体”。开展节能宣传,加强学生公寓供热系统和空调使用管理;推进节能改造,推广适用性强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建设校园路灯智能管理系统,健全水电气管网的常态维护保养机制,逐步建立能源智能管理与监控体系,加强对资源使用和效能建设的督促检查,建立能源运行成本核算体系和资源节约长效机制。

根据学校两校区办学的实际情况,配合事业单位公车改革,继续推行和完善定制公交服务,真正实现两校区办学资源的有效整合。继续探索菜单式的车辆租赁方案,切实保障校内各单位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运行工作的常态需要。

结合国家医改任务要求,将校园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保健。探索与医疗机构或企业深度合作,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计划2017年完成公共卫生网络接入,2018年实现基础数据电子化,实现HIS系统更新升级,依托电子化数据探索健康服务的新模式。

(五)平安校园建设

1.健全安稳机制

完善学校安全稳定办公室牵头的三级例会工作机制,规范二级部门的日常安稳工作,加强宣传,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稳定认识,层层传导压力,人人压实责任。

清理和修订安全稳定制度,印制学校安全稳定制度汇编,发布学校分级分类应急预案,修改完善安全稳定考评办法和安全稳定责任书,进一步健全安全稳定规章制度。

积极打造理论扎实、业务熟练、反应迅速、爱学习、爱工作、爱家庭的保卫干部队伍;培养能来、能干、能为的现代物业保安队伍;招募信念坚定、工作主动、青春热情的学生信息员队伍,充实安保力量,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2.强化安全管理

推进南山校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相关智慧化应用升级,改造两校区车辆管理系统,适应新的形势需求。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建设校园综合警务平台,完善安全管理的相关设施装备,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使执行更加快捷高效。继续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周边社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有效整治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

3.打造智慧消防

做好消防设施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完好可用,消防通道开放畅通,人员密集及学校重点防火部位的定期检查、维护和及时整改,防止重大事故发生。加快南山校区应急照明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改造,积极推进智慧消防系统引入。

4.加强宣传教育

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校警协同为载体,积极举办安全文化节,打造每月一主题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坚持不懈地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制与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为圆满完成“十三五”期间校园建设的主要任务,确保校园建设目标保质、保量、如期实现,制订如下保障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全体师生的观念,完善关怀师生的服务体系,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服务于教学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切实保障和促进学校实现学科专业建设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依法治校、按章办事的观念,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坚持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和解决问题。

(二)改进运行机制

围绕深化综合改革,推进资源管理由粗放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健全经济责任制度和审计监察制度等经济活动监控机制。基本建设项目逐步论证并推行全过程咨询、代建等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监控,加强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严格执行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招投标制度。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各环节的阶段性评价。

(三)加强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文化建设、物资采购、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稳定等方面的政策规定。根据发展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各部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岗位管理职责,做到管理程序合法规范,管理效率有序高效。

(四)重视团队建设

进一步落实专家治校方略,选拔懂专业、善管理、清正廉洁的专业人员充实校园建设管理队伍。通过引进人才、校内调动等多种方式,充实相关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现有员工的专业培训和梯队建设,以进修、培训、实践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管理水平,为建设管理提供更加专业的人才支持。

(五)积极筹措资金

包括通过增加事业收入,寻求上级政府支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投资,采取贷款和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强对基本建设全过程的科学管理,确保各类校园建设项目的资金与质量安全,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六)确保廉政监督

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积极配合上级主管单位和学校纪检部门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结合业务流程和制度机制等方面的风险点,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与中标单位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与管理和实施人员签订廉政承诺书,经常性开展廉政教育和宣传,合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工作环境,保证校园建设健康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