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高教研究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高教研究 >> 高教研究 >> 正文

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观点综述

作者:刘珊珊 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日期:2017/11/15 11:26:18 阅读: 属于:高教研究

高教讯息  第一期

  编者按:2011年,国家颁发了教师资格标准,教师资格认定正式走向规范化,进入国家统一考试阶段。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并在湖北、浙江等6省市启动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教师资格证国考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师院校如何应对?基于此,《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编辑部以“教师资格证国考能考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吗?”为题,邀请部分师范院校和地方研培部门的教授、专家、学者聚焦话题进行交流。各位专家学者的观点综述如下,以期能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一、教师资格证国考所带来的机会

1. 有利于提高教育类课程的地位。

提高师范教育中教育类课程的比例,使教育类课程不再是传统的“豆芽”而是“主餐”。转变学生对教育学科的轻视态度,促使师范生将教育类课程当成是必修的“专业课程”,同时给师范生学习带来压力与动力。

2.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的充足与优化,实现教师教育的转型。

教师资格证国考内容模块能引导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向,消除学科壁垒,以教师基本工作重新组织教育内容,减少其学术色彩,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的任务化、工作化,从而打破教育学科原有的逻辑与僵化的知识体系,助推教师教育课程的现代转型。

3. 增强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正如“医生”、“律师”等职业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国考的权威性能增强师范生的专业意识,强化教师专业色彩,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4. 有利于从提升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质量到最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教师资格证国考政策的出台,无论是对高师院校,还是师范生,都意味着紧迫感和危机感。师范院校需要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师范专业结构,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师范生而言,不再像从前无忧无虑地领取教师资格证,每位师范生也必须经过国考,这就迫使他们更努力的学习教育教学以及学科专业知识。从而,师范院校的培养质量必定会有极大的提升,也势必促进未来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资格证国考所带来的危机与挑战

    1. 专业出身的师范生对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教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基本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教学技能及其实际运用的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需要长期的、专业的锻炼与积累,不是简单的考试就能考出来的。

2. 考试内容增多且较高的标准可能导致新的“应试教育”。

一些师范院校可能会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只注重“国考”规定内容的教学,窄化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沦为“国考”的机器,这将不利于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 教师岗位竞争更加激烈,影响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从业率。

入职前的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以及每三年一次的认证使教师岗位竞争更加激烈。另外,数据显示,“国考”改革试点省份通过率基本在24%-27%之间,而且大多问题都出现在面试、试讲环节,给广大师范生以及想要从事教师行业的非师范生都造成了不少压力。这些因素都势必会影响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从业率。

4. 对师范教育的优势提出挑战。

    无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才能获得从教资格,致使师范教育的优势遇到挑战,师范专业甚至是师范院校的报考率也将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三、师范院校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1.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强化教师教育的专业知识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

教育部的意见要求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改革方面要“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师养成教育、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据这十点意见,把教师教育的课程分为三大目标领域: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这些目标领域,都指向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这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所在。

2. 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拓宽了考试范畴、深化考试内容,倒逼高师院校聚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高师院校应遵循“删、减、并、增、留”的课程改革原则,重构课程内容,对知识陈旧、内容重合、信息短缺等课程进行整合优化。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包括:所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模块、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模块以及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模块。

3.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从考试内容来看,不仅要强调师范生对教育教学和学科专业理论的系统掌握,而且更加注重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扩大实践课程比例,构建“见习、磨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并联”于人才培养过程。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试讲环节通过率较低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并建立合理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多元的学生成绩评价制度以及新的实践教学合作模式等。

4. 建立卓越教师教育体制,突出高师院校培养优秀教师的独特优势。

卓越教师教育明确了教师教育不同于其他人才的培养,是师范教育的最高标准高师院校有师范教育的专业课程、专业教师和实习基地,能发挥培养教师的独特优势和办学经验,并探索出卓越教师培养的体制,完成培养卓越教师的任务,以培养质量取胜。

 

上一条:“双一流”背景下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有关思考

关闭